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5)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5)

ID:46959298

大小:20.6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2-01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5)_第1页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5)_第2页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5)_第3页
资源描述: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导学案一、知人论世,了解庄子、惠子人物简介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中期哲学家,姓庄,名(),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山东东明)人。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并称为“老庄”。其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惠子(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7年),姓惠,名(),战国中期宋国商丘(今河南商丘)人。著名的政治家、(),他是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

2、表人物,好辩论,也是文哲大师()的至交好友。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二、判断句式,分析效果。品析人物句子句式朗读语气说话者特点(心情、态度、性格、精神)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判断句轻柔、舒缓庄子悠闲自若、心情愉悦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惠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惠子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三、阅读文章,结合课文,梳理文意(

3、注意:括号中解释词语,划线处翻译句子)契友惠施陈鼓应①庄子这般旷达的心境,视富贵荣华有如敝屣。其高超之生活趣,自然超离人群与社群。无怪乎在他眼中,“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既然这样,就只好“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了。像庄子这样绝顶聪明的人,要想找到一两个知己,确是不容易,平常能够谈得来的朋友,除了惠子之外,恐怕不会再有其他的人了。他们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热诚。  ②惠子喜欢倚在树底下高谈阔论,疲倦的时候,就据琴而卧(“倚树而吟,据槁梧而暝”)这种态度庄子是看不惯的

4、,但他也常被惠子拉去梧桐树下谈谈学问(“惠子之据梧也……”)或往田野上散步,一个历史上最有名的辩论,便是他们散步时引起的:  ③庄子和惠子()濠水的()游玩。  ④庄子说:“小白鱼悠闲地游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惠子问:“你不是鱼,()知道鱼是快乐的?”  ⑥庄子回说:“你不是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惠子辩说:“我不是你,()不知道你;以为此而推,你既然不是鱼,那么

5、,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很()的了。”  ⑧庄子回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说:‘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云云,()已经知道了我的意思而问我,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  ⑨庄子对于外界的认识,常带着观赏的态度,他往往将主观的情意发挥的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惠子则不同,他只站在分析的立场,来分析事理意义下的实在性。因此,他会很自然的怀疑到庄子的所谓“真”。  ⑩庄子与惠子的辩论,如果从“认

6、知活动”方面来看,两人的论说从未碰头;如果从观赏一件事物的美、悦、情这方面来看,则两人所说的也不相干。而只在不同的立场与境界上,一个有所断言(“知道鱼是快乐的”),一个有所怀疑,(“你既然不是鱼,那么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很显然的!”)他们在认识的态度上,便有显著的不同;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惠子着重知识论的判断。这不同的认知态度,是由于他们性格上的相异;庄子具有艺术家的风貌,惠子则带有逻辑家的个性。 11庄子与惠子,由于性格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基本立场,进而导致两种对立的思路——一个超然物外,但又返回事物本身来

7、观赏其美,一个走向独我论,即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 12庄子与惠子由于基本观点的差异,在讨论问题时,便经常互相抬杠,而挨棒子的,好像总是惠子。在《逍遥游》上,庄子笑惠子“拙于用大”;在《齐物论》上,批评他说:“并不是别人非明白不可的,而要强加于人,所以惠子就终身偏蔽于‘坚白论’”(“非所以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德充符》上也说惠子:“你劳费精力……自鸣得意于坚白之论。”这些批评,庄子都是站在自己的哲学观点上,而他最大的用意,则在于借惠子来抒发己意。 13另外《秋水》篇记载:惠子在梁国

8、做宰相时,庄子去看他,谣言说庄子是来代替惠子的相位。惠子心里着慌,便派人在国内搜索庄子三天三夜。后来庄子去见惠子,对他讲了一个寓言,把他的相位比喻猫头鹰得着臭老鼠而自以为美。这故事恐怕是他的学生假托的,不过庄子与惠子,在现实生活上确实有很大的距离;惠子处于统治阶层,免不了会染上官僚的气息,这对于“不为轩冕肄志,不为穷约趋俗”的庄子,当然是很鄙视的。据说惠子路过孟诸,身后从车百乘,声势煊赫,庄子见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