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学设计3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3

ID:47261851

大小:3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01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3_第1页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3_第2页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3_第3页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3_第4页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3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小石潭记》教案教学目标1.能运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能准确地解释重点词句的含义。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课文。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大家好。杜甫曾有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见,景与情、情与景常常是紧密相联的。唐代诗人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曾写过《永州八记》,寄情山水,落笔不俗,视角独特,是后人公认的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欣赏他的八记之一——《小石潭记》。一:我来读一读下面,首先请大家认真听读课文,注意生僻字的读音。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自己放声地把课文读几遍,要求读得正确,读得流利。稍后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展示一下,并请其他同学从正确和流利两个角度

2、进行点评。(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朗读、展示、评价。时间约8分钟)二:我来译一译通过刚才这个朗读环节,相信大家已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下面,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梳通文意。请大家结合页下注和工具书,自己把课文翻译一遍,不懂的地方,可以问问同学和老师。(现场老师组织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对共性问题在全班进行解答。时间约10分钟)刚才大家把课文自学了一遍,对文章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巩固一下重点字词的含义。课件展示:一词多义以:①全石以为底(介词,用) 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可不译) ③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因为)为:①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②为坻,为

3、屿,为堪,为岩。(动词,“成为”)清: 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②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差:①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②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讲课时不能这样照本宣科,要稍作展开,譬如“而”主要有哪些用法,这里是什么……“为”作动词时的灵活性,要根据语境准确把握等)还有一些词性活用的词也要注意。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西”,方位词作状语,译时要补出省略了的介词“向”,讲作向西。2.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3.日光下彻。下,名词作状语,表动作行为的方向

4、,向下。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西南望”的“西南”是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趋向,实际上省略了一个介词“向”,解释的时候要补上。“斗折蛇行”的“斗”和“蛇”是名词作状语,意思是山溪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这里的“斗”和“蛇”是表示比喻的,所以它的前面隐含了一个“像”。“斗折”和“蛇行”,结构并列,意思相同。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之源。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名词作状语。课件展示: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西”,向西,方位名词作状语。2.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3.日光下彻。下,名词作状语,表动作行为的方向,向

5、下。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西南”,“向西南”的意思,方位名词作状语。“斗折蛇行”的“斗”和“蛇”是名词作状语,意思是“像北斗七星”,“像蛇”。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之源。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名词作状语。三:我来记一记下面就请大家读读背背记记,重点识记课下注释,看谁记得最好。稍后我们通过检测的形式来比一比。(现场老师组织学生读读背背记记,时间约8分钟)刚才我们对课文词句的含义进行了识记,效果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进入检测环节,看谁是识记的高手?请大家将正确答案写在作业本上。课件展示:1.解释划线的词。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潭中鱼可百许头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其岸势犬牙差互以

6、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怎么样,你都对了吗?课件展示: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含义。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③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你说的意思和老师说的是不是差不多呢?请将错误的地方修改过来。四:我来背一背接下来,让我们根据老师的问题提示一起来朗读课文。课件展示:请用原文回答问题: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5.同游者还有哪些人呢?由此可见,本文是按照“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记同游者”这样的顺序来写的,层次十分清晰。请同学根据问

7、题提示再把课文读几遍。(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基本读熟后,由现场老师提问引读,学生试着背出有关语段,如此反复几次。时间约8分钟)通过刚才几个环节,同学们是否已经能背诵课文了呢?如果还不熟练,没有关系,我们还可以在下一节课巩固。下一节课,我们将在诵读中深入品味这篇散文的美的内涵。《小石潭记》教学方案主讲老师:兴化市顾庄初级中学赵俊年级:八年级学段:第一学期第四单元学科:语文版本:苏教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原文,能给小石潭的景点配上一段生动的解说词。2.能结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