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文论中论述诗歌的功能兴观群怨

我国古代文论中论述诗歌的功能兴观群怨

ID:47349293

大小:32.37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8-10

我国古代文论中论述诗歌的功能兴观群怨_第1页
我国古代文论中论述诗歌的功能兴观群怨_第2页
我国古代文论中论述诗歌的功能兴观群怨_第3页
我国古代文论中论述诗歌的功能兴观群怨_第4页
我国古代文论中论述诗歌的功能兴观群怨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古代文论中论述诗歌的功能兴观群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歌的功能论——“兴观群怨”说文章摘要:本文探讨孔子论述的诗歌功能——“兴观群怨”以及四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这样一个探讨,可以清晰地理出诗歌功能发展的脉络,而且能够了解孔子诗歌功能论述的复杂性,对我们今后学习诗歌具有指导作用。关键词:诗歌功能、“兴”、“观”、“群”、“怨”要追溯诗歌的功能应该从诗的产生时代说起,在上古时期,诗与乐、舞是一体的,都是在原始祭神仪式中产生,三者紧密相连。如在《尚书·尧典》有这样的论述:“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相克,无相夺伦,神人

2、以和。”再如《礼记·礼运》中讲述:“······其燔黍捭豚,汙尊而杯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至其敬于鬼神。”从上述两例可以看出,上古时期到春秋时期,诗歌的主要功能就是沟通人神关系,它是人神沟通时使用的语言。直至《诗经》中还有对诗歌这一功用的记载,部分“颂诗”与“二雅”中还有用来“告于神明”的舞乐歌辞。这是诗歌最原始、最基本的功能。一孔子对诗歌功能的扬弃在孔子时代,诗歌那种原有的沟通人神关系的功能已经随着西周贵族制度的轰毁而荡然无存了,孔子在对待鬼神的态度上是“敬而远之”,他对鬼神不感兴趣,但他作为具有民间地位的士人,秉持“为人生而艺术”的

3、理念,站在平民的立场上开拓出诗歌在人际关系中的“沟通”功能。在《论语·阳货》篇中讲:“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对诗歌原有的人神沟通功能进行扬弃,更加注重诗歌在现实生活中实际的沟通功能。后世研究诗歌的功能都是沿着他的论述而展开的。接下来我们看看孔子研究诗歌功能的一些论述:1、“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2、“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尤正墙面而立也与?”《论语·阳货》3、“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4、“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

4、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5、“诵《诗》三百,授之一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这些都是孔子对诗歌功能的一些基本看法,我们可以将上述几条言论来归纳一下孔子对诗歌功能的研究,第1、2条主要是从修身方面来论述的,第3、5句主要是讲述诗歌的政治功用,还可以看到孔子当时注意到了诗歌在作为外交辞令时的重要性,并且要求诗运用时要灵活。第4条最复杂,这句涉及到诗歌的多方面的功能,不仅仅是对修身、政治、外交言辞、增长知识方面大有裨益,还涉及到了诗歌的一个本质性的问题,

5、正如《论语·为政》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也就是说,诗歌带给人的是一种纯正的、积极的、向上的一种状态,带给人的是一种道德精神的净化,回归一种人的本身的自在的状态。我想孔子在论述诗歌的功能时,诗歌的审美功能是有所涉及的。根据第4条,后人将孔子对诗歌功能的论述概括为“兴观群怨”说。二“诗可以兴”对于“兴”的理解从古至今众说纷纭,这里说的“兴”与“赋比兴”中的“兴”从角度来讲是不同的。“诗可以兴”之“兴”主要是从接受者、欣赏者的角度来理解,而“赋比兴”中的兴还主要是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出现,从创作的角度来理解。从接受者、欣赏者的角

6、度来梳理一下“兴”的几种含义:在先秦文献中,“兴”的基本含义是“起”,这也是兴的本义。根据古代文字学家对甲骨文“兴”字的考证,“兴”的这种本义来源于宗教祭祀活动中精神、情感乃至祭祀器具的上举升腾,也就是巫师在通神时的那种极度兴奋的、迷狂的状态。在汉代经学家看来,“兴”主要是指“譬喻”。这种解释主要来自于汉代儒学家对《诗经》的理解,郑玄在为《毛诗》作笺时,明确将“兴”解释为譬喻、美刺。这样也顺势影响了其他的儒学家。比如,孔安国解释为“引譬连类”。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自觉以及审美意识的浮现,“兴”主要是作为一种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彭锋先

7、生认为,兴是“纯美学意义上情感的兴发和兴发的情感,我们把它称作‘审美的存在状态’。”彭锋.诗可以兴.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28页。这种“审美的存在状态”与“兴”的本义是一致的,就是一种情感的“兴起”。还有人把“兴”解释为“人的本性的呈现”,具有激发人们道德意识的功能。正如对于“兴于诗”,朱熹注云:“兴,起也。《诗》本性情,有邪有正。其为言既易知,而吟咏之间,抑扬反复,其感人又易入。故学者之处,所以兴起好善恶恶之心而不能自己者,必于此而得之。”论语集注·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175页。朱熹在对“诗可以兴”时,注为

8、:“感发意志。”同上书,178页。上述几种对“兴”的解释,可以总结为:兴是一种能够兴发或者兴起人的“意志”的方式。很明显的是,“诗可以兴”侧重的是个人的修身而言的。但是这个意志到底何谓?这个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