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观群怨”论诗歌的社会功能

“兴观群怨”论诗歌的社会功能

ID:41948405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05

“兴观群怨”论诗歌的社会功能_第1页
“兴观群怨”论诗歌的社会功能_第2页
“兴观群怨”论诗歌的社会功能_第3页
“兴观群怨”论诗歌的社会功能_第4页
资源描述:

《“兴观群怨”论诗歌的社会功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兴观群怨”论诗歌的社会功能文传1201潘力军20126120“兴观群怨”说,这是孔子在《论语・阳货》里提出來的对于文学的艺术作品的社会功能的观点。《阳货》篇记载说:“子曰:小子何英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文,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歌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体裁之一,无论是在社会稳定繁荣吕盛的年代,还是在战争不断,社会黑暗政治腐朽的时期,诗歌都被无数的文人骚客用來当作抒发情感和抨击现实的利器,发挥了极大的社会功能与作用°在中国的古代的封建社会,rti于统治权力高度集中在封建统治阶级的手中,因此贫民百姓甚至是一些小官僚都很难有发出自己声音

2、的机会。而在当时那个社会,统治者对于一些威胁到自己统治地位,威胁到自己政权稳定的言论十分的敏感,因而对于不好的社会现象或者比较荒淫的政治根本不可能通过比较直白的上书或者其他一些方式来表达。我们都知道,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是十分含蓄有时甚至是十分隐晦的,因而选择通过诗歌来表达口己的情感,來表达对于当时政治的不满是一种无奈之举。但这样一种发展到后來渐渐的内化到了诗歌Z中,成为了诗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为了诗歌看似是与生俱来的社会功能,诗人通过诗歌来进行一些情感抒发或者是意见表达时不再是一种刻意而为Z的态度,而是一种水到渠成的抒发。孔子的“兴观群怨”则极度凝炼的概括了诗歌在当吋的几项功能,下面

3、就从这四个方面來具体对诗歌的社会功能进行具体的剖析。“兴”指诗歌的具体艺术形象可以感发情感,引发人的思考、联想活动,在感情的审美中获得亭受,《集解》中引孔安目注:兴、引譬连类。朱熹《四书集注》有:“感发意志。”这是说诗歌可以对读者的进行一些思想情感上的启发,对他们的情操进行陶冶。川国古代的传统文化非常丰富,因此无论是一些传统的节日还是一些故事的流传往往都能够在一些特定的时候激发出诗人内心中的一些情感。比如诗人在重阳节的时候登高望远,突然联想起來自己在远方的兄弟和亲人,于是便有了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髙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再比如杜甫在春日登上城楼望向远方,感

4、慨着物是人非,国破家亡,触景生情,便有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借着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内心中对于国破家亡的悲愤,表达了自己心中对于亲人的无比思念和担忧,他是多么想通过这首诗来告诉统治者,这个社会需要的是和平而不是烽火连连的战事,本应该幸福美满的家庭,现在却落到了万金也不抵一份难得的家书的境地,这是多么的可悲啊!又如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首诗是他在刑场之上,面对着台下麻木的芸芸众生所慷慨激愤而著,他多么希望能够通过这首诗,来唤醒人们对于封建势力压迫的反抗,多么希望能够发挥诗歌在这种危难的时

5、刻所体现出来的“兴”的,振奋民族精神唤醒民众一腔爱国热情的作用。在古代,诗歌“兴”的一个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诗人常常通过诗歌来振奋中华民族的精神。自古以来,爱国主义一直是古代、近代传统诗歌的主旋律Z—。因为古代缺乏有效的传播手段,不能在短时间内发出什么强有力的号召的口号,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能够有一些朗朗上口同时也能振奋人心的诗歌来激发人们内心之中团结一致的向心力。“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一天爱国主义的红

6、线贯穿了全部中国的诗歌史,这些充满了浩然止气的诗歌,激励过多少英雄豪杰关怀祖国的完整统一,在祖国的危难关头赴汤蹈火。鉴湖女侠秋瑾的“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国”这些诗在社会最动荡最黑暗最需要有一些东西站出來拯救这个陷于危难中的社会的时期犹如一剂猛药,一个斗士,让整个社会为之惊醒、振奋。“观”是说通过诗歌可以了解社会的道徳和政治体制,以及作者的思想情况和目前的内心的想法。《集解》引郑玄注:观风俗之盛衰。朱熹注:考见得失。“这是说是能够帮助读者认识风俗的盛衰和社会的得失。所谓“观”其实就是通过对事物表层现象的观察,反映事物的本质、核心和规律。《毛诗大序》说:“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

7、近于诗”古代有远见的政治家都特别的看重诗词以及一些文学作品,以便自身能够从屮吸取教益,考察时政。曹植“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通过豆和豆箕相煎的深刻而形彖的比喻,以及豆子在锅屮哭泣倾诉这样一种十分生动形象非常富于趣味的拟人化手法,讽刺了作为亲兄长曹植的内心的狠毒和残忍不容,表现出了曹植内心的十分悲伤的心情。再比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思是,在广阔的大漠上,一缕青烟笔直的从广阔的无垠大地上慢慢的升起,长河从脚下弯弯绕绕的流向远方天的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