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2017-2018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ID:47422946

大小:11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1-10

2017-2018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
2017-2018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
2017-2018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
2017-2018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_第4页
2017-2018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7-2018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0分)1.(12分)古诗文默写(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2)蒹葭萋萋,  。(《诗经蒹葭》)(3)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诗经蒹葭》)(4)床头屋漏无干处,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6)  ,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7)此地一为别,  。(李白《送友人》)(8)潭西南而望,  ,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

2、9)《关雎》中描写青年男子相思之苦、长夜难眠的句子是:“  ,  。”(10)《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  ,  。2.(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和“说”都是古代的文体。“记”只叙事不发表议论,如陶渊明《桃花源记》和柳宗元《小石潭记》;“说”既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如韩愈《马说》。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C.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变化过

3、程,号称“诗史”。D.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桑梓”“婵娟”“黄发”“垂髫”来分别代指家乡、月亮、老人、小孩。3.(6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各题。在2017年9月举行的第四届中国语言资源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不少专家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推动语言资源保护。保护语言的多样性,已经全社会成为共识。没有乡音,何处遣乡愁?一句句方言,连缀着一份份情感,也联结着太多人关于故乡的记忆。在长期的使用中,方言早已衍化为一种身份识别的“符号”第9页(共9页),成为拉近人们情感、凝聚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在急遽_____变化的全球化与城

4、市化进程中,如果方言与故乡的过往一并diāo_____零,乡愁也就成了无根的浮萍。  是出于情感传承,还是从文化传承等角度考虑,方言  应当受到保护。(根据互联网内容改编)(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diāo  零急遽  (2)在文段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3)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后把正确的句子抄写下来。二、阅读(70分)4.(5分)阅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下列各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下列

5、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送别诗抒发了对朋友远行的留恋和慰勉之情,也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和奋发有为的抱负。B.首联写景气势宏大,“望”字将送别的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了。C.颔联是对友人的劝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同病相怜的悲伤之情油然而生。D.尾联承上作结:在即将分手的路口,我们无需像平常送别的青年男女那样伤心落泪。(2)简述你对颈联“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诗句蕴含哲理的理解。5.(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6、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节选自《礼记•学记》)[乙]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第9页(共9页)(节选自《孟涂文集》)(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①不知其旨也  ②学学半  ③而或不达于事  ④舍问,其奚决焉  (2)下列对[乙]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问/

7、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B.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C.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D.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②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4)回答下列问题。①甲文阐述的观点是“  ”;乙文阐述的观点是“  ”。②说说甲乙两文的论述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发。6.(2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父亲的佛珠①父亲正在和一截木头倔犟对视,彼此互不相让。②这是一截降龙木,来自太行山深

8、处。父亲无法破译降龙木的基因里那层隐秘的佛性,但这丝毫不影响他想做几串佛珠的打算。③现在,父亲开始用他那苍白的、青筋暴露的双手做起那精细活儿。他左手捏紧一粒初具雏形的珠子,右手拿着木锉,他必须小心翼翼,因为稍一用力就会凹进去一块。更何况,他的手实在颠抖得厉害。他尽量屏气凝神也无济于事,不可救药的老年性震颤依旧耀武扬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