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

ID:47497141

大小:2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1-12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_第1页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_第2页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_第3页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_第4页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的主渠道。教师恰当有效的提问能够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平时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在遵循课堂提问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关键词】:数学课堂有效性原则策略美国教学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由此可见,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课堂提问”,顾名思义:在课堂教

2、学活动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紧扣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而设计出的一系列的问题。精彩的、有效的提问不仅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沟通师生的情感交流,调节课堂气氛,而且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都有这种感觉:许多学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堂讨论气氛不够热烈,上启而不发,呼而不答,这给数学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如何有效地优化课堂提问,在当今以学生为主、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新课程改革中显得更为重要和突出。一、当前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1、问题设计的难易度把握不准问题过浅,降低了教学内容的思维价值。太简单的问题就如一碗清水,无滋无味,没有任何思考

3、的空间和余地,有时学生只需回答“是”或“不是”、“好”或“不好”就行,大大抑制了学生的思维。问题过难,远离学生的最近思维发展区,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得学生无处下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没有知识储备、经验积累,当然不能一下子说出教师所期望的正确答案。长此下去,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问题设计过于笼统,缺乏针对性对不同的学生应设计不同的问题。因为学生个体差异是存在的,不同学生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维的方法也不同。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层次性,从学生需要出发,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差异教学。3、

4、问题设计枯燥,缺乏引力某青年教师在共同探索、归纳出两数相乘的符号法则后,进一步给出了以下练习:“说出下列各算式的结果:3×7,(-3)×(-7),(-3)×7,7×(-3)”在学生得出结果后,进入下一环节。师:确定了符号以后,再来确定什么?生1:结果。师(加重语气):确定了符号以后,再来确定什么?生1(声音变弱):结果。师:结果中除了符号还有什么?生2:符号弄掉以后的数。师:符号弄掉以后是什么?生2:绝对值。这样的提问措词不清,对学生缺乏引力,学生不易理解和思考,也不好表达。我们知道,一个有理数有两部分组成,符号和绝对值。如果教学中能让学生先明白这一

5、点,那么这里的提问不用这么冗长,学生也不会茫然不解。如可先问:“以上结果的符号分别是什么?”再问“绝对值分别是多少?”“与原来两个因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最后得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可谓水到渠成,不慌不忙。4、提问后没能留给学生思考、探索的时间好的提问方式应该是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而不应该急促地迈向结果。教师提问后要耐心等待,课堂提问的发问间隔时间还是一个很有讲究的学问。教师根据问题的性质留给学生适当的考虑时间。思考时间不充足也会使大部分学生无法有效回答,一部分学生会由此失去信心,不主动

6、参与教学活动,影响其长远发展。二、数学课堂提问必须遵循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课堂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指南,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来进行设计,便于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2、启发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地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造成心理的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由好奇而达到求知的目的。教学中,把所要解决的问题,不直接讲述给学生,而是先把前提条件交待给学生,然后提出疑问,由学生自己开动脑筋,经过思考,刨根问底,直到得出结论。这样就把教师的思维活动与学生的思维活动连到一起,经过教师适当的启发诱

7、导,师生共同向一个方向思考,一起去探索、去模拟、去证明、去再现知识的发现过程。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3、兴趣性原则。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当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兴趣时,学生学习就能集中注意力,就能对所学知识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像,从而获得较多、较牢固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教师要尽量用提问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每一个学生的大脑都兴奋起来。4、适度性原则。问题的设计要把握好“两度”。(1)、频度,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2)、难易程度,提问必须抓住教材的整体要

8、求,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难易程度要科学适中。5、循序渐进性原则:数学课堂提问必须根据教学需要,按照教学程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