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史简答题

中外教育史简答题

ID:47540332

大小:168.51 KB

页数:41页

时间:2020-01-14

中外教育史简答题_第1页
中外教育史简答题_第2页
中外教育史简答题_第3页
中外教育史简答题_第4页
中外教育史简答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外教育史简答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教育史1.简述私学兴起的原因及意义A、原因:政治下移、经济下移导致学术文化下移的趋势;官学衰败(原因:世袭制度使得奴隶主贵族失去了进取的精神;王权的衰弱导致了学校的荒废;社会的动荡、频繁的战争打破了旧的文化垄断。);士阶级的崛起,养士之风盛行。B、意义:私学使学校从官府中解放出来,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教育垄断局面,使教育成为一种独立的活动,教师开始成为独立的社会职业;扩大了教育对象;丰富和扩大了教学内容;私学通过自由办学、自由讲学来发展教育事业,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促进了先秦教育理论的发展,也由此

2、揭开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序幕。2.简述齐国的稷下学宫A、性质:官家操办私家主持;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议作用的高等学府。B、特点:①学术自由;②待遇优厚;③自由听讲、学无常师;④管理规范。C、历史意义:促进了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的发展、繁荣;显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留给后人思考。3.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1)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考过)(2)教育的作用:A、教育的社会作用: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庶、富、教”。b、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为政以德”

3、。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工作,通过教育可以把社会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传播到民众之中,对政治产生影响。c、教育与法律的关系:治理国家教育比政令、刑律更加重要和有效。d、教育与军事的关系:“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把“足食、足兵、民信”作为立国的基本要素,认为在不得已时,食、兵都可以去,民信不可失去。B、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人性观打破了奴隶主贵族长期以来认为贵族比一般平民要优越的思想。(3)教育对象(考过):“有教无类”。A、“有教无类”的原意。“类”不是指某种单一孤立的分类

4、标准,而是广义的类,即不分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地域差别都应作为教育的对象。“有教无类”是指那些愿意学习又在经济和时间上允许的人,不论贵贱、贫富、种族都可以接受教育。B、“有教无类”的实践。孔子广收门徒。C、“有教无类”的历史作用。首先,打破了贵贱、贫富和种族的界限,扩大了教育对象。其次,扩大到平民阶层,促进了文化下移,对战国时期文化学术的繁荣和百家争鸣的出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后,顺应了社会历史的进步潮流,符合教育事业发展的趋势。(4)教育目的:“学而优则仕”。含义:学习成绩优秀是做官的条件,主张通过教

5、育培养大量德才兼备的君子实现贤人政治。影响:在春秋时有打破世袭制的时代意义,后来发展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对保证官僚队伍的基本文化素养起到了重要作用。(5)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六艺”,包含两部分,即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以前者为重心。特点:A、偏重社会人事,注重的是现实的人事;B、偏重文事,轻视武事;C、轻视自然知识、科技与生产劳动。教学方法:①学思行并重。主要解决学习与思考,以及掌握知识与实践之间的矛盾。②因材施教。主要解决的是教学中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的问题。③启发诱导。不论学习知识或培

6、养道德,都要建立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应充分尊重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④由博返约。主要解决教学的广度与深度的矛盾。首先,知识面要广,思路宽,这样才能对事物了解的更深刻全面;其次,要有一个中心统帅,不能杂乱无章。(7)道德教育:①道德教育内容:“仁”和“礼”。“仁”,是对他人生命及其价值的珍视和关爱,是一条内发的道德修养路线。“礼”是社会行为规范,是一条外铄的道德修养路线。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以礼为道德规范。仁和礼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孔子强调的两个基本道德修养原则。②道德教育方

7、法:①立志:“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②克己:“躬自厚而薄责于人”;③力行:“力行近乎仁”;④中庸:“过犹不及”;⑤内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⑥改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8)教师观(考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知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爱护学生,教学相长。4.简述孟子的教育思想(1)人性论和教育作用(考过):人性论:性善论,主张人性平等。教育的作用:扩充“四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2)教育目的:“明人伦”,即“

8、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3)人格理想:“大丈夫”。“大丈夫”的人格标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道德修养方法: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反求诸已。(5)教学思想:A、深造自得:强调在深入专研和思考的基础上产生自己的心得体会;B、循序渐进:“盈科而后进”指出学习和教学过程要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强调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不同的教学方法;D、专心致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