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历年期末考试案例分析题库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历年期末考试案例分析题库

ID:47630890

大小:7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27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历年期末考试案例分析题库_第1页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历年期末考试案例分析题库_第2页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历年期末考试案例分析题库_第3页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历年期末考试案例分析题库_第4页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历年期末考试案例分析题库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历年期末考试案例分析题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温馨提醒:期末考试中大部分试题都可以从历年试卷中找到原题和答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历年期末考试案例分析题题库(2008年7月至2017年6月)说明:试卷号码:2505;课程代码:01737;适用专业及层次:学前教育专科;考试形式及比例:形考(30%、纸考)、终考(70%、纸考);其他:资料收集了2008年7月2017年6月的全部试题及答案。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26.小谦的爸爸是一个事业有成的商人,为了更好地照顾儿子,他为儿子请了两个保姆,一个专管儿子的生活,另一个专管接儿子上学下学。小谦爸爸认为保姆就是应当

2、服务与服从于主人的需要与要求,所以对她们总是用命令的语气说话。保姆到幼儿园接小谦下学,本来在班里能干的小谦只要一见到保姆来了,就会支使她做这做那,并且也总是用命令的语气和她说话。请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分析小谦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引导对策?答题基木思路:(1)亲子关系是儿童自出生后最先接触的人际关系,对父母行为的模仿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方式,社会学习理论中的观察学习的概念解释了儿童模仿的过程,认为在社会情境中,儿童直接观察别人的行为就能获得并仿造出一连串新的行为,并且观察到他人行为产生的后果,也就受到了一种“

3、替代强化”。儿童模仿父母的行为、态度的机制是复杂的。有的学者认为儿童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父母的情感接纳或者避免惩罚,而有的学者则认为儿童的这种行为是受动物性本能的驱动,试图通过对父母行为的模仿来获得对周围环境的控制。由此,家庭中的父母应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儿童的模仿提供良好的榜样。(2)教育者要与家长沟通,让他们明白自身行为对孩子的深远影响;也要在幼儿园中通过一定的活动(比如角色扮演、讲故事等方式)让小谦学会尊重、帮助、关心与照顾他人。2017年1月试题及答案26.娃娃家游戏中,三个5岁多的女孩为谁做“家”中的妈妈争执不休。忽然,A

4、女孩找到了理由“今天老师表扬我是能干的人,只有能干的人才能做妈妈。”B女孩马上顿悟“今天老师也表扬了我,我也很能干,我也可以做妈妈。”C女孩只好认输,“好吧,我做小孩,你们俩猜拳,谁赢了谁就做妈妈。”结果B赢了,A很不服气,说“我当外婆,反正外婆是妈妈的妈妈。”请分析三个女孩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哪些态度与能力;你认为角色扮演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方面有哪些作用?运用角色扮演这一方法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答题基本思路:学到了沟通与协商处理问题的能力。角色扮演有助于学前儿童感知社会角色及其规则、角色之间的关系,丰富学前儿童的社会认知,强化学前儿童

5、的社会情感,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使用角色扮演法应注意以下儿点:(1)创设学前儿童熟悉、理解和喜欢的角色活动情景,以使学前儿童具有相应的经验储备和情境理解力。(2)教师要尊重学前儿童选择角色、变化角色和创造角色的愿望,教师只可指导活动,不应经常分配角色,最好能够尽量提供儿童自由游戏的机会,让他们自由模仿表演,这能更好的发挥儿童的自主性。(3)由于学前儿童好模仿,因此扮演的角色要以正而形象为主,特别要避免岀现经常由某几个人扮演反面角色的情况,这容易形成负面的刻板印象,影响儿童在群体中的身份。(4)角色扮演中,如果需要时,教师也可以

6、平等的角色身份参与到活动中,这有助于建立和儿童的亲密感。2016年7月试题及答案26.故事(一)一个儿童不知道门后有一把椅子,椅子上有一个盘子,盘子里有15只杯子。他推门进去,门碰到盘子,无意中把15只杯子打碎了。故事(二)一个儿童的妈妈外岀,他想从碗柜里私自拿些点心吃,他爬上椅子去拿时,把一只杯子碰落到地上跌碎了。你认为幼儿期的儿童一般会认为上述哪一个故事中的儿童的行为更坏?为什么?案例分析要点:幼儿期的儿童一般会认为故事(一)中打碎15只杯子的儿童的行为更坏。根据皮亚杰提岀的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

7、。学前儿童处于前道德发展阶段和他律道德发展阶段,一般到8岁以后才进入到自律道德阶段。幼儿道德评价的发展趋势具有从根据行为的效果进行评价到根据行为的动机进行评价的特点。只有进入到自律道德阶段的儿童才开始认识到道德规范的相对性,对行为是非的判断不仅从行为的结果来判断,还会从行为者的动机的角度去考虑。幼儿期的孩子还没有真正道德意义上的是非观念,他们对某一行为的道德判断只是依据行为的结果而不去考虑行为的意向和动机,具有很大的直观性。他们认为造成损害程度大的就是更坏的行为。幼儿期以后,年龄较大的儿童会逐渐从行为的〃主观动机〃去判断道德是非,因而

8、能够认识到故事(二)中儿童的行为更坏。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26•要午睡了,阳台上看书的二三十个孩子开始整理图书搬椅子回教室,教室的门一次却只能容纳两个孩子。当时已走到门口的轩轩忽然停下,而其后的亮亮止抱着椅子快速地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