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

ID:47645571

大小:6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1-31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_第1页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_第2页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_第3页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_第4页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word可编辑.《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报告溧阳市第二实验小学承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此课题,自2014年11月申报以来,经过一年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实现预期研究目标。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意义1.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概念的教学既是数学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其根本任务是准确地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依据。2.小学数学教材学中包含着大量的数学概念,主要有:数的概念、几何形体概念、运算方面的概念、量和计量单位的概念等,以

2、起始型概念(也就是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某一领域的第一节)最为突出。其目的是以意义建构为核心,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初级概念,以此展开进一步的学习活动。3.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前概念”,找不到新知与学生已有经验中的契合点;在帮助学生的概念形成过程中,概念的本质特征得不到凸显,概念之间的联系得不到深化;在概念的抽象过程中,教师找不到有效策略来帮助学生从思维上进行概念的逐步抽象,并进而实现由儿童语言到数学语言的过渡。基于对以上现象的认识和思考,我们确定了这个研究课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力求通过对

3、“数学概念”的教学实践的研究,对“数学概念”的教学有一个全面的、较为深刻的认识,使得数学概念教学更贴近儿童本身。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学生前概念(原有的认知结构)刺激模式情境操作辨别产生表象形成表象关注本质类化分化抽象情境新认知结构形成概念具体化同化、顺应三、课题研究的目标本课题通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力求找寻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教学策略,构建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并通过课例研究构建更适合学生概念形成的数学课堂。实践的内容与预期目标主要有:.专业.专注..word可编辑.1.用发展辩证的观点认识概念,从

4、数学概念的由来、内涵、外延重新审视数学概念,达到对概念教学内容整体结构的把握,理清概念之间纵横交叉的联系。2.研究学生在概念形成中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找准概念形成的起点及契合点,凸显概念的核心内容。3.针对不同概念教学课型的有效处理方法进行研究,寻求出最贴近儿童的概念形成的数学概念教学策略和方法,。四、课题研究的内容1、教材内容着重于三、四、五年级的苏教版教学教材作为载体,同时向两头延伸。2、研究对象溧阳市第二实验小学一、二、三、四、五、六年级的学生3、研究的主要内容①关注概念的本质属性,拓展概念的内涵与

5、外延,加深教师对于概念的理解。②调查了解儿童的“前概念”,聚焦学生在概念形成中的认知结点,找准概念教学的起点和突破口。③关注教师在概念教学的理念、行为及方法,探索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形式和策略。(包括改革课程组织形式,教学设计及评价方法)五、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课题自2014年11月申报,2015年初备案以来。课题组所有成员围绕“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就(1)学生在学习概念之前已经具备了哪些经验?(2)这些“前概念”其接受新知的过程中会起着怎样的作用?(3)教师在学生的“前概念”与“新概念”的过渡中

6、需要设计怎样的环节的来帮助学生完成概念的建构?(4)怎样在概念教学中凸显概念的本质?这四个问题以研究课、讲座、理论学习、案例反思等形式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一、主题研讨,让概念教学更贴近学生的需要。我们结合小学生年龄成长、心理特点以及数学教学实际制定了课题研究实施计划,明确了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重点,抓好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和指导,课题组成员按计划积极开展行动研究,围绕课题进行主题研讨活动,提倡教师之间的合作、探究。1.直面学生前概念,从儿童的角度理解概念。我们通过课前谈话、访谈、调查表等形式,去了解儿童在学习概念之前已

7、经具备了哪些“前概念”。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时,我们发现学生尽管对于百分数非常熟悉,基本都能准确进行读写,那么学生对于百分数的数学意义到底了解多少?为了更好的把握学情,我们对本校六年级两个班级65名学生进行了前测调查,具体情况如下:你觉得哪个年级体育达标情况比较好?为什么?.专业.专注..word可编辑.年级抽查人数达标人数四350343五200194六250240有8名约12%的同学能够用达标的人数占抽查人数的几分之几的关系来解决;还有同学想办法(倍比转化),先分别求到每100个抽查人数中有

8、多少个达标,再用达标的人数占抽查人数的百分之几的关系来解决问题;2名学生(约占3%)感觉模糊,练习纸上有明显的涂改痕迹,即先是利用相差关系解决问题,随后感觉不太对,再次擦去,直接改成四年级达标情况最好,但具体理由说不出;还有3名(约占5%)学生的理由是,由于四年级抽查的人数多,达标人数也很多,并且达标人数和抽查人数很接近,所以四年级的达标情况最好;其余的52名学生,约占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