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设计案例与分析

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设计案例与分析

ID:47651799

大小:90.08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10-16

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设计案例与分析_第1页
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设计案例与分析_第2页
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设计案例与分析_第3页
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设计案例与分析_第4页
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设计案例与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设计案例与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设计案例与分析【案例一】促进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体会徐萍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化学新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倡导基于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线教师,探究性学习自然成为我们密切关注的问题和研究的课题。去年有机会听王磊博士讲探究式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容易理解,实际应用却无从下手。按照自己对“探究性学习"的理解在高三教学中进行了初探,当吋我认为把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实验自己去做,让学生归纳出知识,这就是“探究式学习雹去年我教初三,得知新教材已经问世,很想在专家的指导下,利用新教材对“探究性学习

2、,,进行探究。我正好有机会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化学教育研究室王磊博士合作,我选取“新世纪”版实验教科书(上海教育出版社)屮的八个问题进行课堂探究教学的研究。经过几个月的磨合,对“探究性学习"有了初步的理解,体会如下:一、教师良好的素质是“探究性学习”的基本保证:教书多年,我的教学经验都比较丰富,但是在探究“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时代的挑战和无形的压力。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的大量知识信息,使我感到陌生和震惊。在“探究性学习''中初三学生提出的某些问题已经具有较高的水平,如:讲原子结构时,他们问:“

3、既然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是怎么聚成的?”在讲化学变化的本质时学生问:“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为什么不变回氢气和氧气?”讲炼铁炼钢时,我让学生想象:“如果让你设计一个炼铁厂,你要考虑哪些问题?”学生考虑资金、原料、设备、产品质量、销路、售后服务,最感兴趣的是厂址的选择,炼铁厂是建在矿山还是建在用户集中地,学生们争论不休,可喜的是学生们一致认为无论建在何处,污染是首要问题,还有学生建议炼铁厂和炼钢厂建在一起可以节约能源。可见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价值观。然而教师而临的是什么?不仅是如何圆满的评价和解

4、答学生的问题,而是在信息时代能否立足讲台。我开始怀疑,现有的知识和教学方法能维持多久?下学期我们教高一,我能否理解新教材的教学理念,能否驾驭探究性学习的课堂?这正是我能“探究"到今天的动力。我参与了北京市朝阳区“八五”期间的实验教学Fl标的研究工作,当时把化学实验的内容分解细化为目标,发行了实验达标练习册,教师进修时逐一讲解,让老师带领学生去达标。但是多年来,达标的教学过程使我恐惧,我最怕的是初三基本实验操作的达标,学牛根木不理解有些实验动作为什么非要这样做。在上学期实验操作的教学中,我不自觉地又像过

5、去那样教学生,如实验前对学生讲:“试管夹从套入,夹在,应该”实验中还是有不少学生出错。课下,研究小组和我探讨能否改变教学方式时,顿时我很尴尬,但是我意识到这正是新I口观念的转折点,从此我结束了对实验的恐惧。下一节课,在进行加热碱式碳酸铜的实验时,我让学牛实验探究加热固体物质,开始我没有告诉学牛如何去做,学生按照自己对实验的理解去操作,在实验中学生们发现并提出许多问题,如:“为什么有水倒流?皿水倒流怎么办?为什么试管会炸裂?加热后碱式碳酸铜为什么不变黑?试管为什么会脱落?”“试管夹烤热了怎么办?”等,这

6、时我再让学生分析讨论,解释原因,就这样轻松地完成了加热固体的实验操作教学,实验操作考核中学牛出错率很低。我认为教师要有自我完善的意念和能力,这是催人奋进的原动力,当你所悟出的不完善之处得到改善,这将是你完美的表现之处。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只有不断地反省自己,才能找到探究学习的感觉,才能进入探究学习的意境。二、教师的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探究式教学成败的关键。“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理解容易,落实难,特别是多年的教学观念向哪转变,怎么传变,什么需要转变?什么需要保持?转变发生在教学中的哪个环节?这些都不

7、是一时能理解,短期能完成的。使我最难忘的是化学学习前的测试,我让学生独立探究镁条的性质,第一次接触化学的学生能有什么好的表现,我表示怀疑。没想到学生拿到镁条吋,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有的做导电性实验,他们发现镁条表面的物质和里边的不同,外表的物质是阻止导电的;有人把镁条点燃后,用银子夹着生成物再烧一烧,想知道生成的氧化镁还能不能再燃烧。一个很细心的学生,他想把一根镁条分成三份用,向我要剪刀,我说:“不用剪刀行不?”他说「金属不行。’‘我让他试试,他把镁条折了一下就断了,他深沉的说:“镁条很软!"总结汇报时

8、,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发言,教书多年我从来没有这样的体验,一种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一种豁然开阴,妙不可言的感觉,我似乎看到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我真正懂得应该怎样带领学生进入化学的殿堂。但是这种感觉我在教第三个班时才找到,第一个班学生探究镁条吋,我始终是站在讲台上看王磊博士和她的研究牛和学牛交流;第二个班学生探究时我站在王教授身边,看她怎么和学生交流?交流些什么?第三个班时我才融入探究教学。可见教学观念的转变是落在许多教学的细微之处,细到教师站立的位置都很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