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温(UHT)灭菌

超高温(UHT)灭菌

ID:47657618

大小:179.0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10-18

超高温(UHT)灭菌_第1页
超高温(UHT)灭菌_第2页
超高温(UHT)灭菌_第3页
超高温(UHT)灭菌_第4页
超高温(UHT)灭菌_第5页
资源描述:

《超高温(UHT)灭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十五章超高温(UHT)灭菌杀菌是食品加工中极为重要的一道工序,在原始社会里,人类就不知不觉地对食品进行了杀菌处理。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食品杀菌意义的认识和应用也得到了不断地完善和提高。第一节超高温灭菌的基本原理关于超高温(UHT)灭菌,尚没有十分明确的定义。习惯上,把加热温度为135~150℃,加热时间为2~8s,加热后产品达到商业无菌要求的杀菌过程称为UHT灭菌。UHT灭菌的理论基础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微生物热致死的基本原理;二是如何最大限度保持食品的原有风味及品质。一、UHT灭菌的微生物致死理论依

2、据按照微生物的一般热致死原理,当微生物在高于其耐受温度的热环境中时,必然受到致命的伤害。加热促使微生物死亡的原因是由于高温导致蛋白质的不可逆变化,随后一些球蛋白变得不溶解,酶失去活力,从而造成新陈代谢能力的丧失,因此,细胞内蛋白质凝固变性的难易程度直接关系到微生物的耐热性,而且这与杀菌条件的选择密切相关。大量实验证明,微生物的热致死率是加热温度和受热时间的函数。(—)微生物的耐热性腐败菌是食品杀菌的对象,其耐热性与食品的杀菌条件有直接关系。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有如下几方面:(1)菌种和菌株(2)热处理前菌龄、培

3、育条件、贮存环境(3)热处理时介质或食品成分,如酸度或PH值(4)原始活菌数(5)热处理温度和时间,作为热杀菌,这是主导的操作因素。(二)微生物的致死速率与D值在一定的环境条件和一定温度下,微生物随时间而死亡时的活菌残存数是按指数递减或按对数周期下降的。这一规律为通常大量的试验结果所证实。若以纵坐标表示单位物料内随时间而残存的活细胞或芽孢数的对数值,横坐标表示热处理时间,则可获得如图15-1所示的微生物致死速率曲线。图15-1微生物致死速率曲线如图所示,设A为加热开始时活菌数所代表的点,B为加热后菌数下降1个对数

4、周期时的点,其相应的加热时间为3.5min,C为加热后菌数下降2个对数周期时的点,其相应的加热时间为7.0min27。显然,细菌任意时刻的致死速率可以用它残存活菌数下降1个对数周期所需的时间来表示,这便是图中所示D值的概念。D值是这一直线斜率绝对值的倒数,即∣斜率∣==D值反映了细菌死亡的快慢。D值愈大,细菌死亡速度愈慢,即细菌的耐热性愈强,反之则死亡速度愈快,耐热性愈弱。由于致死速率曲线是在一定的加热温度下做出的,所以D值是温度T的函数(常写成DT),上述比较只能以同一加热温度为前提,例如以D110℃来作比较。

5、必须指出,D值不受原始菌数的影响,换言之,原始菌数不影响其个别细菌按指数死亡的规律。因此,如果将不同原始菌数的曲线画在同一的图15-1上,便得到一组平行的直线族。另外,D值要随其他各种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而异,只能在这些因素固定不变的条件下才能稳定不变。(三)微生物的热力致死时间与Z值微生物的热力致死时间(ThermalDeathTime)就是在热力致死温度保持不变条件下,完全杀灭某菌种的细胞或芽孢所必需的最短热处理时间。微生物热力致死时间随致死温度而异,两者的关系曲线称为热力致死时间曲线,如图15-2,它表达

6、了不同热力致死温度下细菌芽孢的相对耐热性。图15-2热力致死时间曲线如同对致死速率曲线的处理一样,若以横坐标为热处理温度,纵坐标为热致死时间(TDT)的对数值,就可以在对数坐标图上得到一条形为直线的热力致死时间曲线。同样,如图15-2所示,此直线斜率绝对值的倒数Z值表明了热致死时间缩短一个对数周期所要求的热处理温度升高的度数。图15-2中,设A,A′为热致死时间相差1个对数周期的两个点,其相应的热致死时间的对数值分别为logTDTA=log102,logTDTA/=log101相应的热力致死温度分别为TA,TA′

7、,则∣斜率∣=某微生物菌种的杀菌特性曲线——热力致死时间曲线可由点、斜率两个参数来确定。因此除了由斜率决定的Z值外,尚需寻求一个标准点。这个标准点通常选用121℃时的TDT值,并用符号“F”表之,单位为min,称为F值。有了Z、F两个参数,该菌种在任何杀菌温度T下的TDT值可表为(15-1)27必须强调指出,热力致死时间(TDT)这个概念的提出隐去了细菌死亡按指数规律的实质,也避开具体运用概率说明细菌死亡的方法,而是模糊地以实际试管试验法所确定的所谓“完全灭菌”为依据。因此采用TDT法不能清楚地说明诸如杀菌终点、

8、原始菌数不同时出现的耐热性差异及TDT试管试验法中常见越级现象等实际问题。根据式(15-1)可知,决定细菌耐热特性的是F和Z两个参数。对于不同菌种,一般两者都不相同;对于同一菌种,也只能在其一数值相等的条件下,由另一条来比较它们的耐热性。故F值只能用于Z值相同时细菌耐热性的比较。Z值相同时,F值大的细菌的耐热性比F值小的强。同样,F值相同时,Z值大的细菌的耐热性比Z值小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