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教材分析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教材分析 人教新课标版

ID:47769172

大小:89.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12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教材分析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教材分析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教材分析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教材分析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教材分析 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教材分析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版九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一)单元目标人文目标认知目标课文教学重点练习第一单元学习中外爱国题材的诗歌,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读懂诗歌,分析诗歌中不同的艺术形象及含义,理解和体会诗歌的不同风格、不同表达手法。了解主要的几位诗人及诗作的背景。1《诗两首》体会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思乡爱国的深厚感情。理解和掌握诗人将抽象感情化作具体形象的艺术构思。分析诗中的形象含义。2《我用残损的手掌》体会诗人在国难之际的深厚爱国情怀和不管艰难困苦坚持爱国信念的精神。理解诗中用“残损手掌”抚摸遭日寇蹂躏国土地图引发联

2、想的构思和诗歌中众多形象的含义。体会诗歌不同形象对比的含义和作用。写一篇爱国题材的散文或诗歌。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理解和掌握新一代诗人在特定环境下的爱国之情及特点(与前几首诗比较)。理解、分析诗中的形象,体会其比喻、象征的特点(现代诗的特点)。4《外国诗两首》理解思乡爱国之情是全人类共有的情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学习两诗选材角度独特、分别通过代表性的具体形象寄寓情感的特点。综合性练习关于“土地”(象征家乡、祖国)专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国家,自古以来流传许多关于“土地”的诗文、故事,“社稷”(土地神、谷神)代表国家。拓展学习秦牧的《土地》,收集关于“

3、土地”的资料。我国最早的爱国诗篇:“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朱德《出太行》:“群峰壁立太行头,天险黄河一眼收。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董必武《寄延安》:“巴渝漂泊又经秋,搜索枯肠试打油。鼓吹休明我岂敢,讴歌御侮赋同仇。”九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二)单元目标人文目标认知目标课文教学重点练习第二单元5《孔乙己》(短

4、篇)正确认识封建科举制度、教育制度的弊端和作者对此的深刻批判,理解作者对孔乙己“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态度。读懂小说,其中的关键句,分析孔乙己人物形象,掌握小说选取人物几个生活片断刻画人物的手法和第三人称叙述角度的特点及作用。就自己读过的小说,写一篇小说评论或读后感。继续学习小说,认识和了解中外不同国家、民族通过小说反映的历史和现实。开拓眼界,涵泳胸襟。欣赏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小说,进一步培养从情节、环境分析人物、弄懂小说思想意义的能力,比较所选课文不同的结果构思和表达方法。6《蒲柳人家》(长篇节选)体会这篇小说浓郁的民族特色(情节的传奇性,结构的连贯性,语言的通俗性

5、,人物的鲜明性),节选部分分别写了奶奶、爷爷两个人物,分析人物。7《变色龙》(短篇)体会小说深刻的讽刺意义和夸张、漫画式的刻画,分析“变色龙”这一人物的特点及产生的背景,分析小说以人物随着“狗主人”的不同变换而产生不同“变色”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构思特点。8《热爱生命》(长篇节选)理解小说中主人公在生死考验面前始终坚强不屈强烈求生的愿望和努力,体会和加强“生存意识”,热爱生命。分析小说以主人公与狼的周旋搏斗经过为线索的构思及细腻的心理描写、逼真的细节描写。与前几篇小说作一比较,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综合性练习继续深入了解小说这一艺术文体,引导学生阅读更多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

6、小说,培养他们阅读分析小说的能力(抓住特点)。九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三)单元目标人文目标认知目标课文教学重点练习第三单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本质意义,珍惜生命的存在,关爱自身,关爱他人,热爱人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本单元是议论性散文单元,阅读、理解、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多种具体形象。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老抒发情感、表达哲理的。9《谈生命》理解文章中以“向东流的一江春水”象征人生的曲折艰难及始终奋斗向前的精神,体会人生“快乐而痛苦”的深刻辨证道理,体会“冰心体”散文的特色:抒情性、哲理性、诗化的语言、平淡中见醇厚。写一篇议论性散文:谈人生、理想、青春。10《那

7、树》理解文章中通过“那树”传达的象征意义:顽强的生命抗争和残害生命的罪恶。读懂和理解其中重点语句的深层次意义,学习本文以“树”为象征的形象议理的构思和手法。11《地下森林断想》联系前面几篇中谈到的人生,理解和体会文中“地下森林”所蕴涵的象征“品格”,学习本文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赋予事物以生命的构思及激情洋溢的语言。比较阅读练习中的“说明”短文,体会说明文与议论文之间的区别。12《人生》联系人生,理解和体会文章中以“攀登高塔”、“探险地洞”、“占领广阔领域”、“工场劳作”的具体形象比喻平凡、普通、踏实、苦干、不断前进的人生道路的深义,学习将抽象的思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