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患沟通

儿科医患沟通

ID:47801252

大小:34.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1-17

儿科医患沟通_第1页
儿科医患沟通_第2页
儿科医患沟通_第3页
儿科医患沟通_第4页
儿科医患沟通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科医患沟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儿科医患沟通一、儿科疾病特征和患者身心特点(一)疾病特征   1.起病急,临床表现不典型   年幼儿患感染性疾病时,由于机体抵抗力低下,缺乏局限能力,容易发展成为败血症,原发感染灶反而不易被发现。儿童患急性传染病时,常起病急、来势凶,并常伴有呼吸、循环衰竭,水、电解质紊乱或中毒性脑病。儿童,特别是婴幼儿患急性肺炎常易并发心力衰竭;婴幼儿患腹泻病时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易并发循环衰竭,以致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危及

2、生命。新生儿及体弱儿严重感染时往往临床表现不典型,仅表现为反应低下,而无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例如,新生儿败血症时易发生化脓性脑膜炎,而缺少典型的临床表现,易造成漏诊。   2.病情易反复且变化多端   小儿处于不断生长的过程中,生命力旺盛,组织的修复能力强,患病时虽然起病急、来势凶、变化快,但只要诊断及时、处理得当,不少病情很重的患儿,经及时诊断、治疗后迅速转危为安,直至痊愈;也有某些病儿特别是新生儿、体弱儿,虽然起病时较轻,但由于病原体毒力较强、自身抵抗力较弱等原因,病情骤然加重,甚至突然死亡。   3.各年龄阶段

3、儿童患病种类不同   由于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解剖、生理、病理、免疫等方面均各有其特点,他们的患病种类存在明显差异,并且,相同的临床症状在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病因也各不相同。以小儿惊厥为例,不同年龄阶段发病原因不同:新生儿期多与产伤、窒息、颅内出血或先天异常有关;6个月以内应考虑有无婴儿手足搐搦症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6个月至3岁以高热惊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能性大;3岁以上年长儿,如无热惊厥则以癫痫为多见。又如1~3岁的小儿容易患水痘、猩红热等传染性疾病,很少患风湿热;而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热、急性

4、肾炎、过敏性紫癜等)就相对多见了。   4.与成人疾病种类有很大不同精选范本,供参考!   儿童一般以急性感染性疾病、先天性或遗传代谢性疾病为多见;这些病在成人则少见。例如,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小儿以先天性心脏病为多见,成人则以冠心病多见;肿瘤中小儿多见急性白血病、神经母细胞瘤等,而成人则以肺癌、鼻咽癌、食管癌等多见。   5.小儿对致病因素所致的病理反应与成人不同   由于小儿发育不够成熟,所接触的病原体种类较少,对病原体的反应往往与成人迥异,如肺炎链球菌所致的肺部感染,婴儿的病理变化常表现为支气管肺炎,而年长儿与

5、成人则表现为大叶性肺炎;维生素D缺乏时婴儿患佝偻病,而成人则患骨软化症。   6.免疫系统功能未完善,防御疾病能力差   小儿皮肤、粘膜、淋巴系统、体液免疫以及细胞因子等免疫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完善,各器官发育未成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均较差,白细胞吞噬能力等也较低,其他体液因子如补体、趋化因子、调理素等活性较低,因而抵抗力及防御疾病能力差。由于母体IgM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体内IgM量很低,易受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婴幼儿体内IgA特别是分泌型IgA水平较低,易患消化道及呼吸道感染。(二)患儿及家长身心特点1.患儿

6、的身心特点(1)自我表达能力差:婴幼儿患病不会通过语言来表达其不适和要求,有时年长儿也不能完整、准确地自我表达病情,常靠家长代述,因此,家长对病情的陈述往往是病史的关键部分,但其可靠性差异很大。如婴幼儿腹泻后,其大便的次数、性质、持续的时间、其它伴随症状等均由母亲或家人一一告诉医生。又如有的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腹痛不能准确地讲清楚疼痛部位。(2)情感控制能力低:儿童病人的心理活动大多随诊疗情景而迅速变化。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认识事物时常以自我为中心,情绪变化快,情感控制能力较成人明显低下。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更是缺乏

7、理解能力及对因果关系的判断辨别能力,缺乏对情感控制的能力。如婴幼儿患者在候诊时,一旦被抱上诊疗床,看见穿白大褂的医生,往往马上精神紧张、哭闹不安。精选范本,供参考!(3)对疾病的耐受力低,反应性强:3岁以内的婴幼儿,由于处于生长发育初期,其中枢神经发育不完善,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较强,容易泛化。由于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并向大人倾诉,稍有不适和疼痛,就表现出烦躁和哭闹不安。如婴儿生病时,表现为长时间的啼哭,并且不吃不喝,一般措施不能使哭闹停止。(4)患病后心理变化大:患儿常常表现出恐惧、愤怒、惊骇、烦闷、不安等情感,

8、有的病儿甚至发生夜惊、尿床等现象。学龄期儿童患病后常常会考虑到学习和功课,表现出抑郁、沉默、孤独、不快、饮食不佳、睡眠不宁等。害怕打针、吃药,害怕与穿白大褂的医务人员接触。尤其是有过看病、吃药、打针体验的患儿,面对医务人员会害怕而哭,面对打针、吃药更会产生莫名的紧张或恐惧,在复诊时,这方面表现更为突出。(5)检查及治疗时不易合作:儿童注意力相对不集中、转移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