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洗疗法.pdf

中药熏洗疗法.pdf

ID:48011588

大小:137.36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1-14

中药熏洗疗法.pdf_第1页
中药熏洗疗法.pdf_第2页
中药熏洗疗法.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药熏洗疗法.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药熏洗疗法一、定义:中药熏洗是利用中药煎汤乘热在皮肤或患处进行熏蒸、淋洗的治疗方法(一般先用药汤蒸气熏,待药液温时再洗)。此疗法是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粘膜作用于肌体,具有开泄腠理、通调气血、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疏风止痒等功效,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二、适应症1、痹症导致的关节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等。2、腰酸背痛症:常见于腰肌劳损、腰背软组织挫伤、腰部软组织无菌性炎症。3、肩周炎、颈椎病、落枕等,此类病常因风寒和病弱、劳累及韧带退行性病变所致。4、骨关节炎、肌腱炎、筋膜炎、腱

2、鞘炎、脉管炎等均适用于熏洗法进行治疗。5、慢性劳损、骨伤科急症期(48小时)后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骨折固定解除后功能康复过程的熏蒸康复治疗。6、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常造成肢体功能障碍,用熏蒸既可加快患肢血液循环,增加营养供应,促进组织再生,防止废用性萎缩,又可刺激外周传入神经反馈信号至大脑相应功能区,促进大脑功能缺失区联络的沟通与觉醒,产生积极的康复效果。7、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中药熏蒸治疗。中药熏蒸可发汗利水排毒,使体内积聚的氨质代谢及尿酸等经皮排出体外,对非重症病,往往通过中药熏蒸的“皮肤透析”,结

3、合内服汤药等综合治疗,即可有效控制症状。8、哮喘:常因寒冷、伤风感冒及呼吸道炎症诱发,其内源病因是呼吸系统自身的过敏性体质。9、伤风感冒、恶寒发热:伤风感冒为一常见病,一般症状一、二次熏蒸即可明显减轻症状。熏蒸治疗的同时,应以清淡饮食、多饮开水并适当卧床休息,可加速痊愈。10、体癣湿疮、虫咬皮炎、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等,均可用全身熏蒸法治疗。11、妇科带下症、痛经、阴痒、阴蚀等症。12、其他内科疾病:如习惯性便秘、慢性结肠炎、轻度高血压、末梢神经炎等均可用中药熏蒸法获得良效。三、操作方法1、物品准

4、备:搪瓷盆、中药、橡皮单、浴巾、大毛巾,必要时备屏风。2、操作步骤①采用熏洗法时,可先将药物放在洗脸盆中(最好是搪瓷盆),视其药渣多少加清水2000~3000毫升,将中药浸泡半小时,然后煎煮半小时,趁热将患处置于盆面上(注意选好舒适坐位),用棉布罩覆盖患肢,以药水热气熏蒸患处,汗出少许为度。②待水温稍降后,用药水淋洗或浸泡患处约10分钟。水温转凉时,还可以再加热后进行熏洗。③泡毕,擦干患处,撤去橡皮单,药液可留至下次再用(一般每剂药液可泡2~3次)每日早晚各熏洗1次,每次15~30分钟,每剂药可熏洗

5、4次(2天),药水因蒸发减少时,可再加水煮沸熏洗。夏日药液最好当日用当日煎煮,以免过夜药液变质,影响疗效。四、注意事项:1、只有第一次煎煮时需要先将药物浸泡半小时,再煎半小时,以后药水烧开就可以熏洗了。2、熏洗药液必须严格掌握温度,熏蒸时,药液应加温至蒸汽上冲,但也不可过热(尤其是眼部熏洗),避免烫伤皮肤,粘膜。浸泡时,药液温度宜温热,老人、小儿熏洗时,更应随时询问病人感觉,掌握药液温度,并耐心协助熏洗,避免烫伤事故。4、药液也不宜太冷,以免产生不良刺激。5、熏洗法属于暴露疗法,冬季应保暖,夏季要避

6、风,熏洗用药后,应用干毛巾擦干患处,宜暂居室内,特别是在全身熏洗后皮肤血管扩张,血液循环旺盛,全身温热汗出,须待汗解和穿好衣服后再外出,以免感受风寒。6、如需同时贴膏药,可在每天下午熏洗后贴敷,次日早晨将膏药撕去后再熏洗,熏洗完后不贴,下午熏洗后再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