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吊顶取暖模块冲压模设计文献综述

集成吊顶取暖模块冲压模设计文献综述

ID:480192

大小:12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08-09

集成吊顶取暖模块冲压模设计文献综述_第1页
集成吊顶取暖模块冲压模设计文献综述_第2页
集成吊顶取暖模块冲压模设计文献综述_第3页
集成吊顶取暖模块冲压模设计文献综述_第4页
集成吊顶取暖模块冲压模设计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集成吊顶取暖模块冲压模设计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献综述集成吊顶取暖模块冲压模设计一、前言(说明设计或论文的目的、意义,介绍有关概念)本次毕业设计为集成吊顶取暖模块的冲压模具设计。本课题要求对给定零件吊顶取暖模块进行落料、冲孔、翻边、成形复合冲压模设计,通过对零件进行详细的工艺分析确定零件的冲压工艺方案并制定部分零件的制造工艺,如:凸模、凹模、凸凹模、凸模固定板、垫板、凹模固定板、卸料板、导尺、挡料销、导正销等。通过该课题能够让我掌握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一般方法,对零件冲压工艺方案的制定、工艺计算及模具设计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并学会对模具设计材料的检索与整合以及对已有材料的充分

2、合理的使用,该实践性课题是对学生理论学习水平的实践和检验,可对以后从事类似的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性与实践性意义。设计中也有很多困难要克服,比如冲压模具设计中的侧壁起皱问题,起皱是在金属板料成形中主要的缺陷之一[1]。模具是用来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有许多种。模具有多个形式复杂的型腔,工作条件恶劣,1000℃以上炽红的钢在模具型腔内变形和流动冲刷,镦、挤压、粉末冶金件压制、压力铸造,以及模具要承受锻锤的高速冲击或重负载的压力,在使用过程中常处于急冷、急热和冷热交变状态。模具材料应具有很高的强度、韧性和耐磨性,热锻时还须有高的温度强度和硬度,并经过强韧

3、化热处理。并且随着淬火温度的增加,钢的硬度有所增加,渗碳,硬化,回火对钢均硬度有不同的影响如图[2]。渗碳(a),硬化(b)和回火(c)温度对钢硬度的影响30Kh7MT和25Kh12M2VFT:1)=2小时,2)=5小时,3)=8小时模具的应用极为广泛。大量生产的机电产品,如汽车、自行车、缝纫机、照相机、电机、电器、仪表等,以及日用器具的制造都应用大量模具。模具基本上是单件生产的,其形状复杂,对结构强度、刚度、表面硬度、表面粗糙度和加工精度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模具生产需要有很高的技术水平。模具的及时供应及其质量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成本和新产品

4、研制。模具设计制作的要求是尺寸精确、表面光洁、结构合理、生产效率高、易于自动化、制造容易、寿命高、成本低、设计符合工艺需要,经济合理。模具结构设计和参数选择须考虑刚性、导向性、卸料机构、定位方法、间隙大小等因素。模具上的易损件应容易更换。冷冲模具是模具类别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通过模具对金属的直接加压使其产生塑性变形,金属材料分离,以获得一定尺寸和性能的金属零件。模具的设计过程是和生产实际分不开的。所以设计的方法是要在深入学习机械设计、机械CAD/CAM、冷冲压技术等相关在课题研究中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发挥Solidworks这一三维设计软件在模具

5、设计与制造中的作用冲压模应采用多工位级进模[3],可采用硬质合金镶块级进模,以提高寿命。在小批量生产和新产品试制中,应采用结构简单、制造快、成本低的简易模具[4],如组合冲模、薄板冲模、聚氨酯橡胶模、低熔点合金模、锌合金模、超塑性合金模等。模具已开始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即通过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一整套系统对模具进行最优化设计。这是模具设计的发展方向。模具制造按结构特点,分为平面的冲裁模和具有空间的型腔模。冲裁模利用凸模与凹模的尺寸精确配合,有的甚至是无间隙配合。其他锻模如冷挤压模、压铸模、粉末冶金模、塑料模、橡胶模等都属于型腔模,用于成形立

6、体形状的工件。型腔模在长、宽、高3个方向都有尺寸要求,形状复杂,制造困难。模具生产一般为单件、小批生产,制造要求严格、精确,多采用精密的加工设备和测量装置。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5]。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冲压模具是冲压生产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冲压件的质量、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成本等,与模具设计和制造有直接关系。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

7、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6],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二、主题(阐明有关主题的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根据考古发现,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已有冲压模被用于制造铜器,证明了中国古代冲压成型和冲压模方面的成就在世界领先。1953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中国首次建立了冲模车间,该厂于1958年开始制造汽车覆盖件模具。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生产精冲模具。在走过了漫长的发展道路之后,目前我国已形成了300多亿元(未包括港、澳、台的统计数字,下同。)各类冲压模的生产能力[7]。我国冲压模无论

8、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技术和能力等方面都已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国民经济需求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很大,一些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的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