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的悖论_对麦尔维尔的小说_白鲸_的再解读.pdf

反抗的悖论_对麦尔维尔的小说_白鲸_的再解读.pdf

ID:48114452

大小:62.39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11-25

反抗的悖论_对麦尔维尔的小说_白鲸_的再解读.pdf_第1页
反抗的悖论_对麦尔维尔的小说_白鲸_的再解读.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反抗的悖论_对麦尔维尔的小说_白鲸_的再解读.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7卷第3期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5月Vol.37No.3JOURNALOFHENANNORMALUNIVERSITYMay.2010反抗的悖论———对麦尔维尔的小说《白鲸》的再解读肖辑(长春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022)摘要:《白鲸》是一部世界名著。小说以亚哈与白鲸为中心,叙述了两者之间的生死较量,以及最终同归于尽的悲剧性结局。人类在彰显自我的过程中必然要征服自然,而征服自然的过程也同时伴随着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关键词:《白鲸》;亚哈;反抗;悖论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359(2010)03-0200-02

2、作者简介:肖辑(1975-),女,吉林省吉林市人,长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美国小说家赫曼·麦尔维尔的《白鲸》,以亚哈亚哈对白鲸———莫比·迪克的复仇是文本的主与莫比·迪克在海上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为中心,线。在小说的深层意蕴中,白鲸是作为自然的代表描绘了主人公亚哈在征服自然过程中的顽强,同时出现的,是上帝的使者。与之相反,亚哈在某种意义也反映了以白鲸为代表的自然界对人类的抵抗。二上则可以看成是人类的暗喻。19世纪的美国业已者的同归于尽并不只是一个悲剧性的结局,而是反迈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对自然的开采早已成为社衬出了人类与自然在相互制约、反抗之中的相互

3、复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必然,人类在向自然索取的过杂的悖论关系。程中不断创造着更高的物质文明。人是万物的中一、亚哈的反抗心,无论自然还是上帝,它们都是为人而存在的。于“在美国文化中,个人主义具有举足轻重的地是,在这个两元对立的格局中,人类与自然的斗争便位,从一定意义上说,个人主义就是美国主义的同义转化成亚哈对白鲸的征服。[1]词”。与麦尔维尔生活在同一时期的拉尔夫·沃亚哈出生在以捕鲸闻名于世的南塔开特,几十尔多·爱默生的个人主义思想对美国个人主义的发年的海上生涯练就了他坚毅不拔的性格和百折不挠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从内容上看,其个人主义主要的意志,他因此受到当地人民的推崇。在这里

4、,航行表现为人的充分神性化,强调了个人自由、权利及个于海上的每一艘捕鲸船都是一个微缩的帝国,亚哈性的发挥。从实践层面上看,他提出了自立(Self-就是“皮廓德”号上的国王。在亚哈看来,自己和上reliance)的观点,自立就是一种独立,自我依靠,自帝平等,人类的尊严和上帝的尊严同样神圣。人,而[1]力更生”。爱默生的个人主义是对欧洲,特别是英非上帝,是宇宙的主宰。狩猎的本身就应该是猎手国和德国个人主义传统的继承和创新。受洛克原子对猎物的征服过程。白鲸是他捕鲸生涯中最为棘式个人主义的影响,爱默生的个人主义崇尚人是社手、最为神秘,最让他刻骨铭心的猎物。会和宇宙的主体,人具有至高

5、无上的权利和地位。亚哈相信为维护人的尊严就必须对抗不人道的德国的浪漫主义贯穿于爱默生个人主义的始终,“从宇宙,即使太阳侮辱了他,他也要复仇。尽管在捕鲸以上帝为中心,最后过渡到以人为中心,以原生依赖时受伤或丧命是最普遍不过的事情,但对亚哈来讲,[1]上帝过渡到人的自立,上帝为人而存在”。在爱默他的受伤意味着失去了人的尊严。行走于甲板之生的影响下,亚哈就是个人主义的化身。上,那条用鲸骨制成的假腿敲击着甲板,也随时敲击收稿日期:2010-02-22·200·着亚哈的心。因此,当亚哈的一条腿被莫比·迪克要做———向莫比·迪克复仇。结果,亚哈与白鲸的刈去之后,他便将生活重心从捕鲸转变

6、为猎杀莫比宿怨不仅断送了所有人的梦想,还让三十多人搭上·迪克。在他看来,这是白鲸对他的侮辱与亵渎,追了性命。事实上,无论是在海洋还是在陆地,总有一杀白鲸已然成了这位白发苍苍老人的唯一目标。条绳索维系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这条绳索断由此可以看出,亚哈将自己的意愿看得高于一了,那么,每一个孤立的个体也很难生存下去。切。他认为,人类必须有勇气和力量承受不幸,然后亚哈向莫比·迪克挑战、向充满未知的自然宣才能与邪恶作斗争以维护尊严,而这种尊严只有在战的同时,其实也是向上帝的权威提出质疑。在小同无理性和无人性的宇宙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才能说的开头,梅布尔神父在捕鲸者小教堂的布道中试得到

7、体现。梅布尔神父在布道时说:“个人意志应该图证明上帝对人的方式是正确的。他认为个人的意服从上帝的意志,个人的‘自我’应该淹没在上帝的志应该服从于上帝的意志,个人的“自我”应该淹没[2]‘自我’中。”亚哈违背上帝的旨意而遵从自己的意在上帝的“自我”中,最完美的“自我”唯有通过消灭志,其实也就是选择了反抗自然束缚的道路。“自我”才能获得。在布道中,梅布尔通过讲述约拿二、个人主义的悲剧的故事向人们传播了这样的观点:“如果我们服从上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由主人公性格中的悲帝,我们必须违抗我们自己。服从上帝之难正在于[3]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