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细胞藻类培养.ppt

单细胞藻类培养.ppt

ID:48739625

大小:1.98 MB

页数:46页

时间:2020-01-21

单细胞藻类培养.ppt_第1页
单细胞藻类培养.ppt_第2页
单细胞藻类培养.ppt_第3页
单细胞藻类培养.ppt_第4页
单细胞藻类培养.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单细胞藻类培养.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章单细胞藻类培养第二章单细胞藻类培养一、单细胞藻类的种类与生物特性(一)单细胞藻类培养的种类常用的饵料微藻主要有:牟氏角毛藻:虾、蟹、海参、海胆的幼体;三角褐指藻:虾、蟹、海参、海胆的幼体、种贝;中肋骨条藻:虾、蟹幼体;底栖舟形藻:鲍、海参、海胆、埋栖贝类、舔食螺类的附着幼体;底栖卵形藻:同上;等鞭金藻:贝、虾、蟹、海参、海胆的幼体;亚心形四片藻:轮虫、卤虫、种贝及虾的后期幼体;海水小球藻:同上;钝顶螺旋藻:虾、蟹幼体及配合饲料的添加剂;CompanyLogo(二)单细胞藻类的生物学1、盐度:大多数单胞藻盐度适应范围很宽。10-40大多数单胞藻能适应。如扁藻、盐藻、小球藻在10-8

2、0的盐度中能正常生长。CompanyLogo2、温度①适温绿色巴夫藻10-35℃;扁藻7-30℃;盐藻4-40℃。因此大多数单细胞藻类适合在20-25℃下培养。一些单胞藻适合在较高温度下生存;如钝顶螺旋藻生存最适为28-34℃。CompanyLogo②低温单胞藻一般忍耐性较强,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产生的形态和生理变化是可逆的。利用其在低温环境下呈休眠状态的特点,可较长时间保存单细胞藻类。如在-20℃温度下,冰冻20d的三角褐指藻浓缩藻液,解冻后,培养2d即可恢复正常生长。CompanyLogo3、光照5000-10000lx,适合大多数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某些藻类适合在弱光下培养:如中肋骨

3、条藻:5000lx较适宜,而10000lx产生抑制作用);三角褐指藻:3000-5000lx某些单细胞藻适合较强的光照:等鞭藻:7000-9000lx角毛藻:10000-15000lx某些单细胞藻类适合在强光下培养:如钝顶螺旋藻:30000-35000lx。CompanyLogo4、pH7.5-8.5是大多数藻类的适宜范围。也有一些藻类适合碱性条件:如钝顶螺旋藻8.6-9.5。CompanyLogo5、繁殖主要以二分裂繁殖为主。可将培养过程分为:延缓期、对数(指数)生长期、相对生长下降期、静止期和衰亡期。CompanyLogo二、藻种的分离(一)采样个体较大的浮游藻类,可用密浮游生物网

4、在水中捞取。但在水产动物的人工育苗中所需要的饵料微藻,一般个体很小,往往在几微米到十几微米,用浮游生物网无法采集到,需要把水样采回实验室处理。水样采回后,进行显微镜检查,如果发现有需要分离的藻种,而这种藻种的数量较多时,可立即进行分离,若数量少,必须先经过预备培养,待数量增多后再分离。CompanyLogo(二)预备培养1、容器:通常采用三角烧瓶。2、培养液:各种藻类的培养液存在差异。土壤抽出液Ⅰ:取土壤1kg,加纯水1000ml,煮沸60min,在暗处放置2d,过滤,以滤液600ml加纯水400ml。土壤抽出液Ⅱ:取土壤1kg,加纯水1000ml,再加入NaOH2-3g,煮沸120m

5、in,冷却后过滤,滤液直接使用。土壤抽出液Ⅲ:取土壤1kg,加纯水2000ml,煮沸煎浓,把上部泥浆倾入烧瓶中澄清,静置一昼夜后,次日吸取上清液,再煮沸煎浓。第三天在如法煎浓,最后倾入三角烧瓶中,加棉花塞,煎浓,直至得到1000ml的深褐色的土壤抽出液。每次使用后,煮沸灭菌保存。CompanyLogo土壤抽出液Ⅳ:取田园土壤1kg,加水2000ml,搅拌均匀,浸泡,用前吸取上清,煮沸消毒后使用。海泥(或土壤)抽出液Ⅴ:用海滩上砂质较少,有机物较多而又不是过分淤黑的上层软泥,清除其中的小树枝和小石块等杂物,以容量计算1份泥加2份水,充分搅拌均匀,静置1-2min,待粗砂,小石沉下,把上层

6、泥浆倾入铝锅内,弃去底部粗砂,小石等杂物。静置24h,吸取上清液使用。CompanyLogo3、管理①搅动或摇动:浮游种类应每天摇动一次。附着种类应静置不动。②经常观察,掌握时机及时分离:如发现藻类呈淡淡颜色,即进行显微镜检查,如需分离藻类已占优势,应立即进行分离。如没有需要分离的藻类,便重新进行采样及预培养。CompanyLogo(三)分离方法:1、微吸管分离法:选直径约5mm的细玻璃管,在酒精喷灯上加热,待熔,快速拉成口径极细的微吸管。微吸管的另一端套接一条长约30cm或8cm的医用乳胶管。在分离操作时长乳胶管的另一端用牙齿咬紧,如用短乳胶管则用手指压紧,用以控制吸取动作。将稀释的

7、水样,置浅凹载玻片上,在显微镜下观察挑取要分离的藻类细胞,吸取时把微吸管对准藻细胞,然后牙齿或手指放松,由于气流的关系,藻细胞被微吸管吸入,接着吸入的水滴放入另一凹玻片上,观察是否是目标单胞藻。然后把分离出的藻细胞移入预先装有培养液的试管中,管口塞棉塞,在适宜光照下培养。每天摇动一次。CompanyLogo2、水滴分离法将微吸管插入水样中约2cm深,提取微吸管,待无水滴自然滴下,把微吸管与载玻片接触,即有一小水滴水样留在载玻片上。按照上述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