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以、其、而-.ppt

虚词-以、其、而-.ppt

ID:48793034

大小:106.50 KB

页数:44页

时间:2020-01-25

虚词-以、其、而-.ppt_第1页
虚词-以、其、而-.ppt_第2页
虚词-以、其、而-.ppt_第3页
虚词-以、其、而-.ppt_第4页
虚词-以、其、而-.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虚词-以、其、而-.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言虚词其、以、而“其”字的一般用法(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①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③其下平旷(表领属关系,“它的”)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①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

2、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①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②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③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指示代词,“这”“那”“这些”“那些”)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②今存其本不忍废。(其:这)6.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二)用作副词。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

3、于“可、还是、一定”。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 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②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③死而有知,其几何离?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4、》)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三)用作连词。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①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②天之苍苍,其色正耶?其远而不至耶?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②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如果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②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我佩戴上缤纷多彩的服饰啊,浑身上下散发着阵阵

5、清香。【何其】译为“多么”。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十二.【以】(一)介词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石钟山记》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③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3.表示动作所指的对象。译为:把。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②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③果予以未时还家,

6、而汝以辰时气绝。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五人墓碑记》③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①今以实校之。《赤壁之战》②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①以一当十(成语)②夜以继日(成语)③秋以为期(《诗经·氓》)(二)连词。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②忽魂悸以魄动

7、。《梦游天姥吟留别》2.表示修饰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石钟山记》②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③各各竦立以听。《促织》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①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祭十二郎文》③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①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②所谓华

8、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③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辞》(三)助词1.作语气助词,表示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