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植物的呼吸作用_教案2.doc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植物的呼吸作用_教案2.doc

ID:49049313

大小:4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2-28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植物的呼吸作用_教案2.doc_第1页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植物的呼吸作用_教案2.doc_第2页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植物的呼吸作用_教案2.doc_第3页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植物的呼吸作用_教案2.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植物的呼吸作用_教案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目标】1.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CO2。2.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O2。3.举例说出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教学重难点】重点:1.呼吸作用产生CO2的实验分析。2.呼吸作用需要O2的实验分析。3.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难点:1.植物呼吸作用产生CO2的实验分析。【教学准备】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根据教科书中的实验内容,准备实验材料和用具。(2)植物呼吸作用释放能量的演示实验。(3)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有关呼吸作用的资料。2.学生准备(1)派各组代表按要求准备实验。【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绿色植物独有的

2、一项非常重要的生理活动——光合作用请问: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分别是什么?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哪里?光合作用需要什么条件?光叶绿体学生回答,师(副)板书下列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4/4引入新课: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有什么用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绿色植物本身对于制造的有机物的一个消耗过程——呼吸作用。板书标题: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实质老师:我们知道人和动物也进行呼吸作用,我们在呼吸时吸进什么、放出什么?学生回答:吸氧、放出二氧化碳老师:那么植物在呼吸作用中产生了什么物质呢?学生猜测:植物在呼吸作用中产生了氧,也有学生认为是二氧化碳。老师:植物在呼吸作用中

3、到底产生了什么气体呢,让我们用实验来证明。课前老师查了资料,二氧化碳有一个特性,它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含量越高越浑浊。我们请学生到前面来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哪一位愿意?学生主动前来,口含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大家观察。学生看到澄清石灰水浑浊。老师:刚才放在空气中一会的石灰水几乎不浑浊,而经我们呼出时变的很浑浊,说明我们呼出的气体中确实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植物有没有呼出二氧化碳呢?大家一起动手做一下。学生小组活动完成实验,老师巡视。老师:大家把实验后的试管举出,看有什么不一样?学生举出试管,有些小组的液体变浑浊,而有些小组的不变浑浊老师

4、:这是怎么回事?请大家解开袋口。学生解开袋口,发现有些袋里的蔬菜是熟的,有些是生的。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只有活的细胞才进行呼吸作用。师板书:二氧化碳——活细胞老师提问:为什么用黑色塑料袋?用白色塑料袋行不行?学生分析用黑色塑料袋可以避免光合作用对实验的影响。老师:绿色植物呼吸作用过程中是否也像我们人一样消耗氧呢?老师查了一个资料:氧气可以帮助燃烧,缺氧气会使燃烧的火柴熄灭现在,老师给大家这样的材料:两个大小一样的玻璃瓶、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各一份、小木棒、打火机,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植物呼吸作用吸收氧吗?4/4学生设计

5、实验。老师出示准备好的演示实验装置:将新鲜的植物和烫过的植物分别放入密闭的广口瓶中,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让一学生实验,把燃烧的小棒伸入放有新鲜的植物和烫死植物的瓶中,其余学生观察现象看到新鲜植物的瓶中燃着的小木棒熄灭。老师出示问题:思考并讨论1.为什么新鲜植物的瓶中燃着小棒熄灭,而烫死植物瓶中小棒依旧燃烧?2.这个实验证明了什么?师生分析得出:活细胞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同时消耗氧板书氧老师让学生比较两瓶壁上的不同,说明呼吸作用还产生水。板书水老师:为什么要把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消耗呢?这对植物有意义吗?呼吸作用的意义老师出示演示实验:在上课前一天,老师

6、用两个热水瓶装种子,甲瓶中装的是萌发的种子,乙瓶中装的是煮熟的种子,各插入一支温度计,并用棉花塞住瓶口。现在请哪一位同学上来观察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有什么不同。学生:读数。装萌发种子的瓶子里温度高。问:为什么会产生一高一低的现象呢?它说明了什么?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后回答。板书:释放能量老师指出此过程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总结出什么是植物的呼吸作用吗?师生共同总结呼吸作用概念、公式,强调呼吸作用必须在活细胞中进行,指出呼吸作用中分解的有机物一般是淀粉,也可以是蛋白质、脂肪等其它有机物。老师把上述零星板书串联如下:活细胞有机物+氧——

7、→二氧化碳+水【作业布置】4/4影响植物呼吸作用还有哪些因素呢?请大家课外思考并探究。4/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