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史3.ppt

中国书法史3.ppt

ID:49286302

大小:1.24 MB

页数:43页

时间:2020-02-03

中国书法史3.ppt_第1页
中国书法史3.ppt_第2页
中国书法史3.ppt_第3页
中国书法史3.ppt_第4页
中国书法史3.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书法史3.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课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一、理论部分(一)、秦代书艺--刻石书艺1、石鼓文:唐代在陕西凤翔发现的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因为文字是刻在十个鼓形的石头上,故称“石鼓文”。内容介绍秦国国君游猎的10首四言诗,亦称“猎碣”。《石鼓文》对中国书法影响不可估量。唐宋以来,凡擅长篆书的书法家,无不崇尚《石鼓文》书体,特别是清代后期“碑学”兴盛,《石鼓文》书法影响更为空前广泛,篆书大师们莫不对它顶礼膜拜。善学者如吴昌硕、杨沂孙、邓散木、王福庵等,特别是吴昌硕学习石鼓文,获益良多,把石鼓文圆劲笔法,灵活地运用在他的书画篆刻之中,终成

2、一代大师。2、《泰山刻石》--小篆: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泰山刻石》的作者秦相李斯。“仓鼠哲学”李斯,战国末年的楚人,与韩非子一起师从大儒荀子,这时,他学习的指向性非常明晰而直接——学帝王之术。学帝王之术只为一个:做只仓鼠。据说,年轻时曾在上蔡做看粮仓的小官,肾功能有些问题,频繁地上趟厕所,经常看到厕所中的老鼠,粮仓里的老鼠.情景便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李斯在某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发出了千古之叹:‘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处耳!’”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叹完气,去厕所撒了泡尿,最后看了一眼正在洞口与外面之间作往返直

3、线运动的老鼠,扬长而去。二世大权旁落赵高之手,另一只仓鼠赵高出现了,李斯被告谋反。另一只仓鼠赵高却把李斯割了鼻、舌、耳朵,与家人一起拉出来腰斩了。这时的李斯与儿子相拥而泣:“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儿啊,我只想与你牵着黄狗一起在上蔡东门追狡兔。还能有着天吗?”临死,他才发现,其实有一种老鼠的生存被他忽视了:田野里自由地劳作、快乐地生活的田鼠。3、峄山刻石:《孟子尽心上》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东山,即指峄山。它雄峙于孔孟之乡邹城市东南10公里处,原石已被后来曹操登山时毁掉,但留下了碑文。今天所见到的是根据

4、五代南唐徐铉(xuàn)的摹本由宋代人所刻,现藏在西安碑林里,笔画略细而匀整,且多用圆笔,字体呈方形,表现圆浑流丽之风格。4、秦阳陵虎符清王国维在《秦阳陵虎符跋》中称其:“文字谨严宽博,骨劲肉丰,与泰山、琅琊台刻石大小虽异而体势正同,非汉人所能仿佛”。(二)、今文字相对“古字”而言,即区别于古字的文字。指从隶书一直到现在通行文字的统称。主要包括:隶书、草书、楷书、行书。1、秦代隶书—竹简睡虎地秦简,又称睡虎地秦墓竹简,是指在睡虎地出土的秦墓中发现的大量竹简,这些竹简记录的很多秦朝时的法律制度,对研究秦朝法制具有极大价值。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

5、地发掘了12座战国至秦代的墓葬,其中第11号墓为秦墓,墓主为一个叫“喜”的秦朝狱吏,在墓中有陪葬的1155枚(另残片80片)竹简,内容主要是法律、行政文书及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睡虎地秦简既有后世隶书的特征,又包含了篆书的特点。欹斜相依,肥瘦相间,节秦鲜明平稳,笔划饱满生动,气势连贯,形成质朴而秀朗的书风。是研究隶书起源和发展的重要资料。2、隶书的定义隶书是小篆的一种辅助字体。关于隶书的定义,近人吴伯陶先生一篇《从出土秦简帛书看秦汉早期隶书》的文章中说道:“可以用这个字的本义来作解释。”〈说文解字〉中解释‘隶’的意义是‘附着’。这一意义到今天还在使用,

6、现代汉语中就有‘隶属’一词。相传为秦未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线条为笔划,更便于书写。汉代隶书逐步发展定型,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书体,同时,派生出草书、楷书、行书各书体,为艺术奠定基础。二、实践楷书的横竖写法横画藏锋起笔中锋行笔顿笔回锋长横长横长横左尖横露锋顺入由轻到重顿笔回锋左尖横左尖横右尖横藏锋逆入由重到轻提笔出锋右尖横右尖横硬笔例字:长横硬笔例字:短横竖画藏锋逆入中锋行笔顿笔回锋垂露竖形似垂露圆润饱满垂露竖垂露竖藏锋逆入中锋行笔提笔出锋力到笔端尖而不虚悬针竖悬针竖悬针竖硬笔例字:垂露竖硬笔例字:

7、悬针竖三、笔墨烟云书画同源:中国书画术语。意为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相辅相成,在画史上,以先秦诸子的所谓:“河图洛书”为书画同源的依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说,“颉有四目,仰观垂象。因俪鸟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此为最早的“书画同源”说。书与画,同质而异体也。莽莽天宇、恢恢地轮,一切有形有影、有声有色的万象,都是书法家匠心的依据、创造的源泉,当然也是画家创造的源泉。“书画同源”是

8、中国书画家的独得之秘,它的内涵幽远深邃,它使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中国之睿智运于虚,外国之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