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游记教学设计.doc

学写游记教学设计.doc

ID:49407242

大小:34.01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01

学写游记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学写游记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学写游记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学写游记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学写游记教学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写游记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写游记》一、教学目标:1、了解游记的基本知识;2、掌握写游记的一般要求。二、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理路。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同学们外出旅游的机会多了,城市的繁华、乡村的秀美、名胜古迹的魅力,无不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能把这些印象变成文字,写成游记,那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什么是游记呢?游记仅仅是写一些山川景物、名胜古迹么?明确:游记是描写游览中所见所闻,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文章。游记的题材非常广泛,凡是浏览中见到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名胜古迹以及听到的神话传说等,都可能作为游记的材料。(二)合作探究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游记,包括我们第三单元

2、学过的《桃花源记》和《小石潭记》,这些文章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引用人文胜迹,来抒发作者的情思。下面给同学们5分钟的时间,小组合作讨论,讨论《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桃花源记》和《小石潭记》这四篇游记是如何写作的?课文写作顺序抒发的情感《壶口瀑布》第一次雨季-第二次枯水季节(时间)描写黄河宽厚的雄壮之美,抒发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的赞美。《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草坝子-冰丛砾石堆-走下砾石堆,沿冰河接近冰山-此地已达海拔六千米以上(游踪)表达了“我”对自然雄奇伟力的赞美。《桃花源记》发现桃源-进入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游踪)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

3、没有战乱、和平安宁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小石潭记》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游踪)抒发作者被贬后的凄清孤寂的心境。分析以下句子写景的手法:“山是清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在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壶口瀑布》(明确:多感官写景、运用拟人的修辞、引用当地人的话、写景后抒发自己的感受)“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4、,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明确:动静结合、细节刻画、情景交融)文中还有没有其它的写游记的手法,是举例说明。明确:详略得当、运用多种修辞、引用神话传说、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请同学们用两分钟的时间总结一下写游记的技巧,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明确:1.以游踪串联全文,游览过程要清楚;2.详略要分明,重点要突出;3.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做到情景交融;4.围绕主线,适当丰富内涵。三、写作实践:(一)选择自己游览过的一个景点,围绕其中一处风景,写一个片段,200字左右,当堂完成。(教材112页)提示:1.选择一处风景来写,不要贪多,不要面面俱到。2.细

5、致观察,具体描绘该处风景,不要泛泛而谈。3.描写风景时要融入个人感受,尽可能写出自己独特的体验。(二)旅途中,我们不仅可以欣赏自然风光,了解民风民俗,还会有很多新奇的感受,产生很多思考和遐想。不妨把它记下来,让更多的人领略它的美。请大家写一篇游记,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四、作品欣赏:嵖岈山游记周六清晨,我和家人乘车前往嵖岈山地质公园。听说嵖岈山地质公园是电视剧《西游记》续集的拍摄基地,我们本来就极其喜悦的心情更增添了几分期待。《西游记》中那一幕幕扣人心弦的画面不断地在我的脑海里浮现……经过几个小时的焦急等待,嵖岈山越来越近了。我们惊奇地看到,辽阔的原野上屹立着几座大山,竖立着奇形怪状的石

6、头,有像母子的母子石,有长得像老人的寿星石,有像乌龟的神龟石……此刻,我觉得大自然是那么神奇,让人捉摸不透。进入大门,我们迎着阵阵寒风,顺着一条比较平坦而又曲折的小路快步来到了天磨湖。湖虽不大,但湖水却绿得柔和、静谧,就像一块温润的碧玉,静静地躺在高山的怀抱之中。湖对岸的山上几块光滑的巨石看似摇摇欲坠,好像此时若有人大吼一声就会“巨石飞下,碧玉粉碎”,使人顿觉险峻之美。湖西岸,一座小巧玲珑的石亭给天磨湖增添了美色,据当地人说这座石亭是为了纪念吴承恩诞辰500周年而建成的,传说吴承恩当年就是站在这里欣赏对岸蜜蜡峰那迷人的景色。沿着山间曲折的石阶攀登而上,我们来到了“黑风洞”。只看到一个很小的洞

7、口,里面黑漆漆的,这就是当年黑风洞的拍摄地了,本来想进入一探究竟的,可是一联想到《西游记》中的可怕画面,如今站在“黑风洞”洞口,就使人不寒而栗。“哎!还是走为上,免得遇到妖怪,该如何是好啊。”山路越来越窄,越来越难走,所谓“路”就在那巨石之间。时而侧身面壁而过,时而弯腰低头前行,稍不留意,就会以“头”击石,难免皮肉之痛,必须小心才是。登上山顶,放眼望去,真是“一览众山小”。有的巨石又光又圆地仰卧在碧草绿荫之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