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入则孝:.doc

《弟子规》入则孝:.doc

ID:49654379

大小:7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3-03

《弟子规》入则孝:.doc_第1页
《弟子规》入则孝:.doc_第2页
《弟子规》入则孝:.doc_第3页
《弟子规》入则孝:.doc_第4页
《弟子规》入则孝:.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弟子规》入则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弟子规》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这句话在字面上的解释就是父母叫我们,我们要马上去应答,不能够迟缓。这个要求是小孩子从小就要学习的,这是对父母的一种恭敬。如果是父母叫我们,我们就拖拖拉拉、迟迟疑疑,表现出来的样子,那就会是一种傲慢,恭敬之心就没有了。所以孝第一要培养的就是敬,孝敬孝敬,那孝字后面还有一个敬字合起来,如果没有敬,也就没有孝了。“父母呼”这个“呼”,如果是父母开口叫到了,当然“应勿缓”,父母没有叫到的时候,我们也要悉心去体会父母有没有这种需求。我们要知道:当父母嘴上呼叫我们时,就已经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了。我们要懂得倾听父母的心声、父母的需要,不待他开口我

2、们就要“应勿缓”,这才是真正的孝道。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现代社会,几乎已经变成了孩子呼,父母应。为什么?因为现在大家养育子女都非常少,所以就变成了宝贝,从小就惯他。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致使孩子养成了骄慢、无理、目中无人的态度,等到七、八岁的时候再来教管他,就已经相当困难了。我们要做的是:从孩子两、三岁会自己吃饭,会走路,就开始教育他。从父母呼唤他,就教他学习要赶快回应;从父母叫他做事,就教他无论什么事都要赶快去做。从小就要训练,你没有训练,等到大了他不但不会料理自己,而且精神上也可以说是非常散漫的,这就是现在好多孩子不能集中精力去做事的原因之一。这里的父母还可以引申一

3、下,它还可以包括我们的老师、包括长辈、包括一切比我们年长的人。他们的呼声我们一样要“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命,行勿懒”意思就是说,父母对我们的教诲、对我们的命令、要求我们做的事情,我们要马上行动,不能够懒惰。这是字面上的意思,小孩子学习孝道也要从这里学起,养成一种随顺父母的孝顺之心。孝后面要带一个顺字,孝顺、孝顺,顺才能够做到孝,如果不顺父母的意思,向父母违逆甚至顶撞,那就不能称之为孝,所以就要学习“父母命,行勿懒。”的心境。父母叫我们做的事,我们就要迅速的行动,养成这个好习惯,相信你会受益终生。我们在教孩子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应“行勿懒”,就是要马上动作

4、,不可以拖拖拉拉的。我们也知道,现在的子女功课很多,父母往往舍不得让他们做事,即使是家事,也都是由父母代劳。我曾经问过一些孩子:会自己叠棉被的非常少,为什么?因为从小就是父母帮他们叠被子。由此可知,小朋友几乎一生出来就在享受。父母从来没有给他机会学习,所以等到父母要叫他们做事,他们难免就没有办法服从。他们会想:怎么以前爸爸妈妈没有叫我做,现在才叫我做?难免会产生抵触心理。也有很多家长都纷纷感慨说:孩子真的是叫不动,叫他做作业不写,叫他洗澡也不洗;可是不用叫的,看电视、打电动样样都行。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兴趣的问题。作为家长的我们,要不遗余力的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热爱学习

5、的兴趣,让孩子体会到劳动、学习带来的快乐,他们还会不愿意去做吗?父母教,须敬听。这句话是说父母的教诲,我们要恭恭敬敬的去听取、去领受。父母都是真心爱着我们的,都希望儿女能够好,能够有成就,我们如果能够认真悉心地倾听父母的话那就叫有福了。从小我们就要教导自己的子女,要以恭敬之心来聆听父母的教诲。如果我们要培养他的德育思想,培养他的善心、慈悲之心,我们可以讲历史上孝悌的故事,忠孝的故事,礼义的故事,廉耻的故事。每天你能讲一则故事给他听,他从听故事当中,可以明白什么叫孝,他可以明白古圣先贤所有教化后人的这些典范。用故事来诠释给他听,他不但爱听,而且从小他就建立了这些德育的

6、观念。对待我们的子女,做父母的要特别谨慎、特别小心地来教育他们。如果悉心倾听父母的教诲这一条最基本的要求,我们都没有办法把他教育好,以后他就很难教了,将来也就很难培养出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品格了。为什么呢?犯错都不能接受教诲,犯错不能改进,这个孩子怎么教导?所以我们做父母的,对于子女的管教,应该要特别的注意。“父母教,须敬听”还可以引申。父母,我们要把身边的一切人看作自己的父母,一切人对我们的教诲我们都要去敬听。别人给我们提的意见我们要虚心、恭敬的接受,这些意见如果是正确的、可以帮助我们改过自新,帮助我们进步,那我们应该对他感恩,因为他能够提醒我们。如果他说的不对,如

7、果我们没有这种过错,他提的意见不对、提错了,那我们也不要放在心上,既然自己没有错,心里就应该很坦然,他说的不对,那是他的问题,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不是我们的错,为什么要生烦恼,还要和他去辩论呢?没必要,聪明的人绝对不会干那种傻事。所以我们要养成“父母教,须敬听”的这种虚怀若谷的圣贤品格。父母责,须敬承。父母对我们的责备,我们要能够忍受、能够好好的反省自己、承认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是一种态度。对待父母责备、批评,我们都是要欢欢喜喜的接受,这是孝心的体现。父母的责备可以说大部分都是出自于爱心,没有说父母生了一个子女,刚生下来就恨这个子女的。那么,真正了解了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