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单.docx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单.docx

ID:49694974

大小:19.62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3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单.docx_第1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单.docx_第2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单.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略读课文,了解文章的结构。(一)用5分钟略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然后识记本课生字词。1.给加点字注音。商酌()譬如()朦胧()颠沛()拖沓()累赘()别扭()妥帖()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①教育人极有耐心,从不厌倦。()②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③生活艰难,四处流浪。()④以自己的行为作出榜样。()(二)本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请用“II”划分: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三)写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自然段有,写他“律己严”的自然段有。(四)根

2、据以上的分析,画出本文的结构提纲。二.细读课文,分析文章的写法。(一)本文主要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和“律己严”两个方面的品质,请概括作者分别用了哪些事来表现。1.待人厚:2.律己严:(三)以小见大的写法。本文用平凡而细小的事情,来反映叶圣陶先生的精神风貌,表现他的品德情操,这种写法就叫“以小见大”的写法。这种写法,一般小处落笔,大处着眼,记叙的是小事,描写的是细节,剖析的是细小现象,但是所表现的是重大主题,所阐发的是深刻道理。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便于把握材料,较之大题材容易驾驭,不至于顾此

3、失彼,力不从心;运用此法感染力强,题材和主题之间的反差很大,足以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在你学过的文章中,用了“以小见大”写法的有三.精读课文,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一)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请找出作者在叙事过程中加入的评价性的语句,在原文中画出来。(二)选取其中的两句,对照所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1.2.(三)记叙文的议论,就是作者在记叙文中对所记叙的事物发表的意见、主张或看法。在记叙文中恰当地使用议论,常常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提示客观事

4、物的本质,使感性的知识上升到理性,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深刻。(1)议论可以用在记叙文的开头,起着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2)议论较多时候可用在记叙文的结尾,这种议论一般是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之事的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如果去掉后一部分的议论,文章的主题就得不到深化,中心就得不到明确,更表现不出我从中悟出的生活哲理。再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结尾说: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句议论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有的议论用在记叙文的结尾是为了呼

5、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有的议论用在记叙文的结尾既是对全文的总结,发出号召,又是点明或深化中心思想。如《第一次真好》的结尾就是这样。(3)在记叙文的段与段中间穿插议论,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等句子就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四.探究课文,理解叶圣陶先生对于语文的主张。(一)叶圣陶先生作为一位著名的作家、教育家,他对于语文的主张有哪些?请从课文中找出来,概括在下面。(二)叶圣陶先生的这些主张,对于你有什么样

6、的启发?你的语文学习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