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宋明理学.ppt

自制--宋明理学.ppt

ID:49766839

大小:386.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0-02-27

自制--宋明理学.ppt_第1页
自制--宋明理学.ppt_第2页
自制--宋明理学.ppt_第3页
自制--宋明理学.ppt_第4页
自制--宋明理学.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制--宋明理学.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课宋明理学学习要求2013会考要求: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基本主张、及其影响2013高考要求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儒学→汉代之后呢?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1、魏晋南北朝:儒学思想面临严重挑战(社会动荡不安;受道、佛冲击)2、隋:儒家提出“三教合一”,3、唐:奉行“三教并行”政策(说明佛、道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三教合一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面对挑战,儒学家如何应对?唐朝: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

2、复兴儒学;北宋:形成新儒学体系——“理学”。二、宋明理学1、理学的含义:北宋时期,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P12-3(所谓的“理”,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2、宋明理学包含哪些重要派别?其代表人物分别有哪些?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程颢、程颐(北宋)朱熹(南宋)陆九渊(南宋)王阳明(明)二、宋明理学二、宋明理学3、阅读p13课文,概括程朱理学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填写下列表格:程颢、程颐(创立者)朱熹(集大成者)世界观(核心)

3、道德观认识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理后物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格物致知”天理即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理之源在于天理3、程朱理学的影响①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②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③学术思想流传海外,在朝鲜、日本甚至形成了“朱子学”学派。P13-3二、宋明理学二、宋明理学4、王阳明在怎样的背景下发展了心学?明中期后,阶级矛盾日趋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陆九渊(创

4、)王阳明(集大成者)理认识论5、阅读p14课文,概括陆王心学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填写下列表格:二、宋明理学“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穷理只需反省内心“致良知”(核心)“知行合一”二、宋明理学6、概述宋明理学的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及伦理道德产生深远影响。积极作用: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消极影响:以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性。7、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区别与联系。二、宋明理学同:1)两者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2)两者都

5、认为世界本原的是“理”;3)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影响异:理学认为理是外在的天理,要“格物致知”心学认为理在心中,强调内心反省。理学与心学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学派程朱理学陆王心学魏晋:佛道传播,儒学面临挑战隋: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唐:“三教并行”“理”是世界的本原“格物致知”的方法天理即人伦,存天理,灭人欲内心反省“心”是万物的本原“致良知”“知行合一”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意识决定物质。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

6、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人的主观精神。理学在宋代形成的历史背景:1)唐末以来战乱、分裂局面,使人们思想混乱,这不利于统一,需要重建伦理纲常2)魏晋以来佛道一直威胁着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需要重建儒学权威3)宋代经济发展,促使科技文化繁荣,这是哲学发展的基础4)宋代政治环境较宽松,学者敢于质疑、思考;三教相互论争、融合的成果拓展训练一、单项选择

7、1、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的原因是:A、统治者反对儒学B、佛教、道教迅速传播C、佛教占统治地位D、儒学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是:A、禅宗B、理学C、心学D、道学3、“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主要指:A、儒家道德伦理B、自然规律C、人的良知D、上天的意志BBA4、下列宋明理学家中,提倡“去人欲,存天理”观念的是A、朱熹B、程颢C、周敦颐D、王守仁5、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思想都是从哪种理论而来的A、儒家学说B、道家学说C、宋明理学D、佛教6、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

8、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下列那一叙述: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ACC二、材料辨析题阅读不同时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材料1: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朱熹:“存天理,去人欲”材料2: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材料3: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材料4:朱熹:“人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