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讲座.doc

亲子沟通讲座.doc

ID:49865479

大小:35.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3-05

亲子沟通讲座.doc_第1页
亲子沟通讲座.doc_第2页
亲子沟通讲座.doc_第3页
亲子沟通讲座.doc_第4页
亲子沟通讲座.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亲子沟通讲座.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尊敬的徐校长、各位老师、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非常荣幸有这样的机会来到白云小学,和各位家长一起来探讨关于亲子沟通方面的话题。我叫徐鹏娟,是一名心理工作者。今天,我很想把工作中的一些感悟,结合我所学习过得一些亲自沟通技巧得培训,来和大家作一个分享。各位家长一定知道,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只有在关系和谐的状态下,孩子才会尊重父母,接受父母的教育,亲子关系不和谐,孩子就会表现出逆反、不听话,父母再多的知识、经验、智慧都无法传递给孩子,可以说,没有良好的关系,就没有教育。可是,在每个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在家长和孩子互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矛

2、盾和冲突。这并不是哪一个人的错。作为孩子来说,孩子的每一个行为都不是故意要让父母难过的,恰恰相反,孩子不管做什么,都希望让父母高兴。去年我曾经在一所小学进行了3个月的学生心理辅导,其中有一个孩子给我印象很深。据我了解,他是一个让老师和家长都非常头疼的孩子,他的父母对他除了打骂之外,几乎没有别的办法教育孩子。可是,这个孩子和我交谈的时候,他告诉我,他非常爱他的爸爸妈妈,他希望爸爸妈妈不会因为他而感到难过,他也愿意努力,希望爸爸妈妈不要对他失望。这个孩子后来在小升初的考试中,成绩考得比以前所有的考试都好。所以说,所有的孩子都愿意为了父母去努力,只不过有

3、的时候他们需要被理解,需要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即使在某个阶段,孩子的表现让我们很失望,那他一定也是在用这样的方式维持着你们之间亲密的联系,也许他解读到的是错误的信息,但是孩子一定是想用这样的方式接受你对他的教育。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家长所要做的就是打破原来的沟通模式。而对于家长来说呢,我们家长对孩子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个行为,也都不是故意要伤害孩子的。我们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我们会尽可能地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给孩子,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开开心心、顺顺利利地过长大,如果孩子生病了,或者在外面受了委屈,我们都会心疼万分。所以说,我们之前为孩

4、子所做的一切,也都没有错。也许只能说,我们之前所做的,没有让孩子接受,因为在这之前,我们不知道怎么做才能更好地让孩子接受,我们所采用的教育方式,大多来自于我们早年父母教育我们的方式,当我们站在父母的角度教育孩子时,我们就忘记了我们曾经作为孩子时会有的感受,所以导致了这样的结果。但是有哪一个做父母的天生是会做好父母的呢?但是,我们可以学习,我们可以尝试着改变原来的方式,我们可以和孩子一同成长。我相信,每一个父母都愿意成为一个好的父亲、母亲,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愿意付出最大的努力。亲子教育,说难确实很难,说简单也确实简单,只要用心,就一定能够有所改变。有

5、一位心理治疗的大师提到过这样一个词,叫做“旅途伙伴”,我非常喜欢这个词,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今生有缘朝夕相处,结成了非常亲密的血缘关系,那么我们是否也可以把自己视为孩子的旅途伙伴,在他成长的道路上更多的给予引导、协助,而不是强制、命令呢?以上是亲子沟通的一些基本理念,今天所分享的沟通技巧,就是以这些理念为基础的,所以包含了平等、理解、信任、尊重,是孩子可以接受的,并且也是具体的、明确的、可实际操作的。所以说,这是一套工具性的沟通技巧,目的有两个:第一是化解冲突,第二是维持和谐。一般说来呢,父母与孩子的冲突通常是在三个方面:一是行为冲突,二是需求冲突,三

6、是价值观的冲突。我们首先来看什么是行为冲突。在这里,先要弄清楚一个概念,什么是行为。很多父母通常会这样说:我的孩子很淘气、很任性;我的孩子很好动,上课总是注意力不集中;我的孩子很听话,很讨人喜欢;或者,我的孩子不爱学习,就爱上网。各位家长,这些说的是孩子的行为吗?我很明确地告诉大家,这些都不是在说孩子的行为,而是家长自己的感觉,是对孩子的评价。我们在和孩子的沟通中,有两个核心的问题,总是搞不清楚,第一就是对孩子行为的描述,我们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可是在描述孩子行为的时候,却总是忽略孩子的行为,说得是自己的感觉,是对孩子行为的判断。比如说:孩子早晨起

7、床让你帮他拿衣服,又让你给他叠被子,还要你给他整理书包,如果你觉得很不耐烦,可能就会说:你这孩子真懒。那么请问你是在说孩子的行为还是在评价孩子?如果换一种说法:你自己不去拿衣服,让妈妈去拿,又让妈妈给你叠被子,还要我给你收拾书包,我感到很生气,因为我有许多自己的事情不能做,上班时间也会有影响。作为孩子,大家觉得哪种说法更容易让孩子接受一些呢?孩子的行为,会让我们产生这样那样的感觉,我们要改变的是孩子的行为,可是我们强调的是自己的感觉和评价,结果孩子的行为没有改变,我们不舒服的感觉却不断涌现,就会不断地对孩子进行负面的评价,甚至指责、训斥孩子,对孩子

8、幼小的心灵可能就会带来一些伤害。那么,什么是行为呢?简单讲,看得见、听得到的就是行为。比如吃饭时,孩子只挑肉吃,这是行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