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与炎症标志物.ppt

凝血与炎症标志物.ppt

ID:50002337

大小:2.73 MB

页数:49页

时间:2020-03-07

凝血与炎症标志物.ppt_第1页
凝血与炎症标志物.ppt_第2页
凝血与炎症标志物.ppt_第3页
凝血与炎症标志物.ppt_第4页
凝血与炎症标志物.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凝血与炎症标志物.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D-二聚体D-二聚体的形成只要机体血管内有活化的血栓形成及纤维溶解活动,D-二聚体就会升高。凝血系统内源性凝血外源性凝血凝血酶原凝血酶FXIIIFXIIIa纤溶酶原纤溶酶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原交联纤维蛋白FDPX,Y,D,E等碎片X’,Y’,D’,E’等碎片DD,DXD,DD/E,YXD等复合物纤溶系统各种血栓类疾病的诊断和监测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早期阴性排除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和动态监测外科手术后的血栓监测妊高症、先兆子痫的监测恶性肿瘤、白血病早期识别、血栓监测肝脏疾病(重症肝炎、肝硬化)肾脏疾病(肾病

2、综合征、肾移植术后)心血管疾病病情评估(心力衰竭、房颤、旁路手术)脑梗死鉴别和治疗监测溶栓治疗评估及血栓复发的监测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D-二聚体检测最大的临床价值是用于排除DVT和PE。目前临床结合验前概率(pretestprobability,PTP)同时检测患者D-二聚体浓度,来排除DVT和PE。当PTP评估为低、中风险,D-二聚体检测cutoff值为阴性(<0.5mg/LFEU),即可排除DVT和PE,无需再做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DVT和VE的阴性排除检测方法优缺点血管造影检查费用相对较高,且有侵入性损伤,同时还受到医院医疗水平的制约肺部

3、扫描和超声不便作为常规筛查D-二聚体检测简单便捷,价格低廉,特别适合对门诊病人的常规筛查排除DVT诊断DVT疑诊DVT病史、体格检查、血气分析、胸片、心电图低度危险度中度/高度危险度D-Dimer正常高排除DVT静脉造影术/下肢静脉超声正常阳性DVT的诊断流程作为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标志性物质,D-二聚体在DIC的诊断和病程监测上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在DIC形成早期即有D-二聚体升高,而且随病程的发展,D-二聚体可持续升高达10倍以上。因此,D-二聚体可作为DIC早期诊断和病程监测的主要指标。同时有三项以上异常,可作为诊断DIC的依据:血小板计数:

4、<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血浆纤维蛋白原:<1.5g/L或>4.0g/L,或进行性下降D-二聚体、FDP:进行性增高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或较正常对照延长3s以上,肝病超过5s纤溶酶原(PLG):含量、活性降低抗凝血酶(AT):含量、活性降低(肝病不适用)FⅧ活性:<50%(肝病必备)DIC的诊断围产期的血栓风险围产期D-二聚体:持续增高提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风险。位置:左下肢发病显著多于右下肢。人群:高龄产妇围产期静脉血栓的监测。重度子痫前期病理基础:血管内皮广泛损伤。病理过程:慢性DIC的病理过程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vWF(

5、血管性血友病因子)↑、FIB(血浆纤维蛋白原)↓、AT(抗凝血酶)↓监测目的:D-二聚体持续增高提示终止妊娠。在溶栓治疗中,D-二聚体含量变化一般有以下特点:溶栓后D-二聚体含量在短期内明显上升,而后逐渐下降,提示治疗有效;溶栓后D-二聚体含量持续升高或下降缓慢,提示溶栓药物用量不足;溶栓治疗应持续到D-二聚体含量下降至正常范围。恢复正常的D-二聚体是停止溶栓的指征。血浆D-二聚体含量在溶栓后迅速升高至峰值后,短期内回落且伴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是溶栓治疗再通的典型表现。溶栓治疗评估及血栓复发的监测炎症两项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

6、性时相反应蛋白,是肝脏在身体发生急性炎症时产生和释放的一种急性期反应物,可作为急性炎症标志物。感染/炎症↓IL-1、IL-6、TNF-α、TGF-β、INF-γ↓激素→肝脏←新陈代谢状态↓CRP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常用感染指标WBC、ESR、CRP比较骨髓炎病人抗生素治疗后30天内CRP、RBC、ESR变化常用感染指标WBC、ESR、CRP比较WBCESRCRP感染时反应速度升高较慢,治疗有效后降低缓慢2-3天后升高,至少2-3周后才恢复正常变化快速,几小时即可见升高,平均8小时就增加一倍,治愈后,很快降至

7、正常影响因素年龄、日间变化、妊娠与分娩、药物等温度、贫血、血沉管位置、异常免疫球蛋白或复合物、药物等不受生理、免疫状态、药物治疗等影响鉴别诊断不易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不能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能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活动性其数量的变化不能反映疾病的活动性WBC正常范围较宽,一些WBC基数低的患儿,轻度升高不会超过正常范围上限;部分细菌感染时,患儿WBC不能相应提高,WBC计数及分类指数变化不显著无相关间接测量纤维蛋白的水平,但其变化范围在病人与健康人之间交叉较大,因而对其正常结果的制定受到影响CRP量的动态变化与疾病的活动性相关在细菌感染时增高

8、,而病毒感染时不增高升高的幅度与细菌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不受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的影响,直到炎症吸收CRP才恢复正常CRP:细菌性感染阳性率为9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