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手记.docx

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手记.docx

ID:50123206

大小:35.34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3-04

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手记.docx_第1页
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手记.docx_第2页
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手记.docx_第3页
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手记.docx_第4页
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手记.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手记.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手记《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以手记的形式来叙述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全书共分为七个手记:手记一:爱心和童心——我和学生的感情故事 手记二:与顽童打交道——“后进学生”的转化 手记三:锻造卓越人格——“优秀学生”的培养 手记四:回答心灵的呼唤——青春期教育的尝试 手记五:沉重的思考——由一位女生自杀引发的德育剖析 手记六:生死两地书——和远方一群中学生的通信 手记七:“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人 手记一、关于爱心和童心的随想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答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素质教育的关键

2、在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高素质的第一条应该是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这种情感,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情感。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这是我们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当我们

3、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就不只把我们当做老师。这时我们获得的尊严,就不仅仅是教师的尊严,更有朋友的尊严、同志的尊严、兄长的尊严、父亲的尊严。 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情感依恋。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这样,我们便把自己尊严的丰碑建立在了学生的心中!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真理――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 爱心和童心,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

4、最后一道防线。 其中故事之一,宁玮高考落榜后,李老师内心不安,通过书信与这位同学交流思想。他给宁玮的通信中曾这样写道:“我从来就不认为没考上大学的学生就不是好学生。你的朴实、善良、与正直,我是永远忘不了的,同学们也是永远忘不了的;而且我相信,在以后的生活道路上,这些可贵的品质也许会为你带来一些烦恼,但更会使你赢得人们的尊敬与信任。”李老师的真诚和率直,一定深深地影响了这位同学,虽然这位同学因种种原因没有复读,没有走进大学的殿堂,但是,走上社会的她永远不会迷失生活的方向。李老师永远是她精神上的教父。  手记二:与顽童打交道——“后进学生”的转化 

5、 “不客气地说,离开了对‘后进学生’的研究与关注,‘素质教育’不但是虚假的,而且是虚伪的。”读着书中的第一段开篇语,不由心灵震撼。 如何才能转化后进生? 李镇西老师说: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一)“后进学生”教育要民主——用心灵赢得心灵。 爱是教育的前提,对于“后进学生”的“爱”应该是真诚的。要把“后进学生”看做朋友一样去交往,当孩子们与我们产生了朋友般的感情后,我们就能点燃学生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这是我们实施教育的关键。 (二)“后进学生”教育要科学

6、——把教育主动权教给学生。 “教育者的明智和机智,在于引导‘后进学生’经常进行‘灵魂的搏斗’,不但善于发现自己的可贵之处,更勇于用‘高尚的我’战胜‘卑下的我’”。 (三)“后进学生”教育要个性——不以分数论英雄。 “我们不应该把所有的‘后进学生’看作思想品德坏、学习成绩差的群体,而应该视为一个一个具有自己丰富而独特精神世界的‘个体’。 其中李老师转化“后进学生”的教育思想就与众不同,只要你看看两个标题,就不得佩服。1)“‘后进学生’教育要民主:用心灵赢得心灵”、2)“‘后进学生’教育要个性:不以分数论英雄”。文中万同这位同学成功的转化就其教育思

7、想实践的结晶。  手记三:锻造卓越人格——“优秀学生”的培养  “素质教育”是既面向全体学生,又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的教育。其中,当然包括对“优生”的培养。面对“优生”,教师在深感“幸运”的同时,更应该意识到:“优生”教育的艰巨性、复杂性,绝不亚于对其他学生的教育。 如何“培养”优生? 他说:激励“优生”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让他们在一次次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正是从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 李镇西老师结合他自己的体会,认为在培养“优生”的问题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引导“优生”树立志向。引导学生立志

8、,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给他们推荐伟人、名人传记读物,让“优生”把自己放在一个更广阔的历史空间和时代背景中认识自己的使命。文中成功典型程桦、杨嵩、黄金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