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教育》》__李镇西教育手记

《《爱心与教育》》__李镇西教育手记

ID:5793552

大小:503.50 KB

页数:92页

时间:2017-12-24

《《爱心与教育》》__李镇西教育手记_第1页
《《爱心与教育》》__李镇西教育手记_第2页
《《爱心与教育》》__李镇西教育手记_第3页
《《爱心与教育》》__李镇西教育手记_第4页
《《爱心与教育》》__李镇西教育手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爱心与教育》》__李镇西教育手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爱心与教育>>__李镇西教育手记引言:高扬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旗帜——我的教育思想历程世纪之交的中国基础教育,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当首推“素质教育”。对于素质教育,已经有许多专家提出了不少精辟深刻、令我折服的见解。我是长期在基础教育第一线从事教育的实际工作者,因而不具备宏观的、高层次的理论思维,但十多年鲜活的校园生活使我对素质教育全身心地拥护,而且我的教育历程使我对素质教育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素质教育”的大旗上,有一个大写的“人”字: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我的这个理解,不是

2、纯理论思考的结果,而是十几年教育实践赋予我的思想结晶。不知我这样说是否有拔高自己之嫌:刚参加教育工作时,我有一种真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当然来自我少年时代所受的关于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教育,但更来源于我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深深忧虑。记得当时就有同事对我调侃道:“你把胡耀邦该操的心都操了!”是的,现在想起来,那时我的“庄严”与“神圣”的确有些幼稚,但我那颗真诚的责任心(后来成了我的事业心),至今未曾褪色!但是,就理论素养而言,我当时堪称“一贫如洗”,然而我仍然凭着一腔热情便“赤膊上阵”了:一天十几个小时和学生“泡”在一起,真正成了

3、“娃娃头”!开始对教育进行一些肤浅的理论思考,是在我出手“教训”欺负我班学生的学生之后的反思。关于那次打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在另一本《教育手记》中已有详细记载。我这里想强调的是,在那些被教育的日子里,我在反省自己错误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自觉寻求理论帮助。正是在那时,我第一次读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要相信孩子》,这本定价三毛六分钱的薄薄的小册子,成了我教育理论真正的启蒙读物,我也从此成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追星族”一员。而且,苏霍姆林斯基在我教育生活中的出现,其意义远远超过了我对打学生这种错误行为的自我教育,更重要的是,对比当时的教育现实和我自己的教育

4、状况,我第一次站在了“人”的高度来关注教育。从教育现实来说,当时的“应试教育”显然远不及现在,但也端倪渐显,并已引起有识之士及社会各界的忧虑(当时对这一弊端的概括叫做“片面追求升学率”),因此,教育已经明显开始畸形发展——在不少教育者眼中,学生的大脑就是装分数的容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思想教育、能力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从我的教育现状来看,虽然我对学生充满了教育热情,但基本上是把学生仅仅当作被动接受教育的客体,而未把他们看作有自己独特心灵世界、有充分主体意识的人;在我的眼中,学生是作为共性存在的教育对象,而不是一个个独具个

5、性的人。另外,当时我也注重了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几方面的教育培养,但这些教育只是孤立的“德育”、“智育”、“体育”等等,而没有意识到任何有效的教育都是互相交融渗透的。苏霍姆林斯基一系列精辟而又通俗的论述,一下子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他认为,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决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他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地发展;而且,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

6、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共产主义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他还十分注重“集体”这个有力的教育工具,特别强调集体中“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他一方面指出,“集体是在共同的思想、共同的智力、共同的情感、共同的组织这几个基石上建立起来的”;另一方面又指出,“如果学生没有个性,那就不会有集体”。…………要想用三言两语概括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认为,他全部理论的基石无非就是一个朴素而富有人情味的愿望: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他说,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

7、知识,但是没有规定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他的教育信念就是:“要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他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这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想。说实话,在这之前和之后,我也接触过一些轰动一时的教育理论,但那些高深概念、新潮术语和什么什么“原则”、什么什么“效应”、什么什么“律”或什么什么“论”91,让我一看到就顿生自卑之感,觉得自己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具备进入教育理论殿堂的智力,于是,不看也罢。然而,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是那样的通俗,语言是那样的亲切,连书名也充满了“人”的魅力:《要相信孩子》、《我把整个心灵献给

8、孩子》、《关于人的思考》、《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少年一代健康成长》、《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可以说,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是在我教育生涯的早晨投下的第一缕金色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