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周涛)论文.doc

浅谈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周涛)论文.doc

ID:50125173

大小:1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4

浅谈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周涛)论文.doc_第1页
浅谈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周涛)论文.doc_第2页
浅谈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周涛)论文.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周涛)论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合肥屯溪路小学:周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教学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运用已更为广泛。它是科学技术与美术学科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手段,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计算机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提供了非常便捷的备课和授课方式,也为学生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当教师把一张空白画纸放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时,一些学生明明有很多想画的内容,可就是无法用画笔用画面表现出来。因此美术既让人觉得亲切,又让人觉得遥远。小学生也是如此,他们同样面

2、临着种种困惑。那么,如何让学生不再觉得美术是那样高不可攀呢?我认为,在美术课堂中巧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多媒体和美术教学有机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为此,在平时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我有意识的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进行了实践与尝试。本学期开展的生本智慧课堂中就较好的运用多媒体的信息技术来解决美术教学中的教学呈现效果,辅助教学,它不仅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而且能有效的唤起人的兴趣、情绪和思维,最大限度的作用于人。非常好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人美版小学三年级《快乐的人》一课属于

3、“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程。本课教材中呈现的作品的选材既适宜于学生制作又易于保持造型,辅以柔软的皱纹纸缠绕,刚柔相济,动静相宜。尝试新颖有趣的造型方法,不墨守陈规,而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自由地去表现人物活动姿态,正是同学们所喜欢的课程。课堂中首先和同学们一起欣赏绘本《大脚丫跳芭蕾》,运用电子白板将图画书扫描成电子书的形式,绘本放大了放在电子白板上,从教学的伊始以这种故事导入的形式就大大的激发了儿童的兴趣,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用图画书导入的情境带领孩子们走进了一个有视觉冲击、有听觉享受、有思考空间的耐人寻味的故事里,我在开始上课的时候就问孩子“快乐是什么?”,再听

4、完故事之后再接着问孩子:“什么是快乐?”儿童对于快乐的理解就不仅仅是“得到老师的表扬,收到一个小礼物”,他们对快乐有了更加深层的思考:“快乐是坚持梦想!快乐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快乐是遇到挫折不气馁。”阅读故事后的感悟与教育,是一种主动的接受,儿童会凭着对生命的本能直觉与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对照,主动向故事中的榜样看齐,这种道德成长是一种最柔软的的内化方式。在美术课程中的“情感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有了正确的价值取向。这可能是绘本教育赋予美术课程除了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之外,更加有内涵的教育。本课教学以“快乐的人”为课题,通过观察、分析人体的多种优美姿势,激发学生的

5、学习兴趣,感受它的艺术特色。紧随绘本,感受绘本中人物“大脚丫”的喜怒哀乐。师生共同分析、探讨绘本中人物丰富的动态并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中人物的动态表现是个难点,尤其是对于我们并不熟悉的西方的芭蕾艺术。课件中的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了生活中大量的舞台芭蕾的图片,从而使芭蕾这个西方艺术上的阳春白雪走入学生的眼帘,我在课件中运用了大量的芭蕾剪影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芭蕾的舞蹈特点,人物动态的特点,美学表现的特点,这样的多媒体信息努力直观地反映学生身边的美术,引导学生分析绘本中人物的快乐,以及快乐时的动态。发表自己对“快乐”的感受,接着通过图片的欣赏,引导学生从多种艺术形

6、式中发现线造型艺术,了解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引导发现线材造型艺术,引起学生对利用线材制作一个快乐的人的兴趣。接着教师让学生自主的大胆造型。当学生对线性材料有了一定感受后再提出本课教学目标,并进行了有效的教学演示,是学生掌握了线材的基本制作方法。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有趣,引发学习美术的欲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是不拘于课本,广开信息渠道,广开言路,适应于学生个性发展。调控学习形式,优化教学过程,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网络资源不是唯一,教科书、挂图、影视广播都是资源,整理、筛选、过滤资源也尤为重要。在运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决不能忽视美术学

7、科的特性,要始终以美术学科为主,信息技术只是工具。检测方式是看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尽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不成熟,但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任何教育手段都应体现《新课程标准》中“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正因为课程整合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我们更应该展开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其中许多方式和方法还有待于去尝试,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和探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