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数和负数 教学设计.doc

正数和负数 教学设计.doc

ID:50144761

大小:63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3-04

正数和负数 教学设计.doc_第1页
正数和负数 教学设计.doc_第2页
正数和负数 教学设计.doc_第3页
正数和负数 教学设计.doc_第4页
正数和负数 教学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正数和负数 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 有理数1.1正数和负数(第一课时)教案设计赣州市兴国县第六中学罗绵景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实例,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数0新的认识.数学思考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解决问题在同一问题中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情感态度通过归纳,让学生体会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探索精神,通过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点会判断正数、负数;运用正负数表示相反

2、意义的量;对数0新的认识.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数量的意义.教学流程安排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的活动1情境激疑通过购买“兴国鱼丝”中小聪出现的疑惑,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恰到好处地对学生进行了乡土情感教育.活动2问题探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引出如何用简明准确的方法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体验负数引入的必要性,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正、负数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产生的.活动3应用新知通过正数和负数的识别和简单应用,使学生能正确分辩正、负数和初步培养实际应用能力.活动4拓展应用以学生成绩表和个人私密账本等问题为载体,进一步提升

3、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这种富有趣味性、知识性的精彩演绎,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活动5反思演练通过学生集体写数学日记、教师作补充的结课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知识进行自我整理的学习习惯.体现了“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理念,并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1]1. 出示动画视频:小聪食品店购物:购买一袋500克兴国鱼丝,用电子称称后发现只有497克.小聪回去找售货员,但售货员指着包装袋上的(500±5)克字样,告诉小聪这袋鱼丝的重量符合标准的!兴国鱼丝是不

4、是重量符合标准,这个(500±5)克是什么含义呢?小聪深感疑惑.2.问题激疑:这里±5又表示什么含义呢?食品生产厂家究竟有没有短斤少两呢?教师用课件动画展示购物情境,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问题激发疑问,引出课题:1.1正数和负数(第一课时)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问题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积极投入到下面的学习中.[活动2]1.数的产生2.小聪周记课件展示小聪同学的一篇周记.课件抽出语句:⑴温度零下5℃和零上2℃.⑵存入1000元和支出600元.⑶上车2人和下车3人.⑷向东走300米和向西走1000米.教师提出问题:以上语句

5、中出现的每一对量,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出示图片说明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课件展示小聪周记,学生仔细阅读,找出其中含有数量的句子,分析语句中出现的每一对量的共同特点,明确它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导学生用算术中的数去表示它们,发现数不够用了!通过活动说明数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生活和生产的需要.通过阅读小聪同学的周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同龄人的周记的展现,更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3.播放视频:天气预报;展示图片:存折存取记录.4.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正数: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负

6、号“-”的数叫做负数.5.数学史介绍:中国人在世界上最早认识并使用负数.早在两千年前的《九章算术》一书中,就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正式引入和使用负数,《九章算术》以后,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对负数的出现就作了很自然的解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并主张在筹算中用红筹代表正数,黑筹代表负数.随着数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规范了正负数的读法和写法.如运进2吨,记作+2吨,读作正2吨.运出2吨,记作-2吨,读作负2吨.6.思考:“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这个判断正确吗?教师结合视频及图片强调: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

7、,把另一种与之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引导学生认识正号“+”和负号“-”.教师给出正数、负数的概念,并说明: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号,一个数前面的“+”“-”叫做它的符号.学生理解概念.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通过学生身边的事例引出如何用简明准确的方法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疑惑,激发学生的思考,体验负数引入的必要性,使学生感到数的扩充势在必行,扩充的理由是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及数学自生发展的需要.探究活动的开展,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在进行积极的思维参与,兴致勃勃地参与学习活动.通过数学史的介

8、绍,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了解数学文化,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对数0的解释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正、负数.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