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章教学目标2.doc

全章教学目标2.doc

ID:50316047

大小:3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08

全章教学目标2.doc_第1页
全章教学目标2.doc_第2页
全章教学目标2.doc_第3页
全章教学目标2.doc_第4页
全章教学目标2.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章教学目标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教学内容:P1~P7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2)理解锐角三角函数(正切、正弦、余弦)的意义,并能够举例说明3)能够运用tanA、sinA、cos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4)能够根据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锐角三角函数(正切、正弦、余弦)的意义难点:根据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建议²本节共分两课时,第一课时由梯子的倾斜程度问题引入正切,第二课时类比正切的概念引入正弦和余弦²由梯子的倾斜程度问题引出正切的概念²

2、问题是开放性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可能多样²这样设计意在引导学生用边之比进行比较²想一想:通过对前面问题的讨论,学生已经知道可以用倾斜角的对边与邻边之比来刻画梯子的倾斜程度。²在此基础上,想一想旨在说明,当倾斜角确定时,其对边与邻边的比值随之确定,也就是说,这一比值只与倾斜角有关,面与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无关。这是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对边与邻边之比定义正切的基础1、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教学内容:P10~P13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能够进行有关推理,进一步体会三

3、角函数的意义2)能够进行含有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3)能够根据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说出相应的锐角的大小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进行含有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难点:根据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说出相应的锐角的大小教学建议²本节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求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并利用这些值进行一些简单计算²含有30°、45°、60°角的直角三角形具有一些特殊性质,因而可以计算出这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的准确值²三角尺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学习工具,书

4、本由此引入求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问题²求30°角的三角函数值,关键是利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特性²做一做:求60°角的三角函数值可以利用求30°角三角函数值的三角形,此时30°角的对边和邻边分别是60°角的邻边和对边²求45°角的三角函数值,关键是利用“含45°角的直角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这一特征²例1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另外,可以向学生说明,今后若没有特别说明,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进行求值时,一般不取近似值²例2可以引导学生画出示意图,培养学生

5、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1、三角函数的有关计算教学内容:P14~P20教学目标:1)经历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它的三角函数值及由三角函数值求相应的锐角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2)能够运用计算器进行有关三角函数值计算的实际问题3)能够运用计算器辅助解决含三角函数值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运用计算器进行有关三角函数值计算的实际问题难点:运用计算器进行有关三角函数值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建议²本节共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利用计算求一般锐角的三角函数值,第二课时主要利用计算器由三角函数值求相应锐角的大

6、小²计算缆车的上升高度,需要求16°角的三角函数值,由此引出一般锐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问题²不同计算器的按键方式可能不同,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使用的计算器探索计算三角函数值的具体步骤²想一想:如上升的高度、移动的距离等²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使用的计算器探索具体操作步骤²例1、例2:这两例都是实际应用问题,确实需要知道角度、而且角度又不易测量。另外,教学时可向学生说明,求角度的计算结论1、船有触礁的危险吗教学内容:P21~P24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船是否有触礁危险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问题过

7、程中的作用2)能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能够借助计算器进行有关三角函数的计算,并能进一步对结果的意义进行说明,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难点: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教学建议²本节选取了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题材,让学生进一步经历用三角函数解决问题的过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另外一些题材²这是一个实际问题,解决这类问题首先需要弄清题意,并画出示意图。书本给出了示意图,教学时也可以先不给出示意图,而是让

8、学生根据题意自己画出示意图。这一问题涉及方位角,因此要帮助学生回忆有关术语的含义²做一做:这是对前面问题的变式。教学时要关注学生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是否能正确画出示意图。解答这一问题,关键要明白,调整前后楼梯的高度是一个不变量²由于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A确定之后,它的对边与邻边之比也随之确定,因此我们这样定义tanA是合理的²议一议:在得出正切的定义之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正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