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巴特教育思想.doc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doc

ID:50405251

大小:2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08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doc_第1页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doc_第2页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doc_第3页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doc_第4页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赫尔巴特教育思想一、生平与著述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JohannFriedrichHerbart,1776-1841)是主知主义教育思想的倡导者。1776年5月4日出生于德国奥尔登堡的一个律师家庭。在耶拿大学读书期间,由于对哲学的兴趣浓厚,他放弃法律学习而专攻哲学。后中断学业到瑞士一个贵族家庭担任家庭教师,为他后来教育思想体系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实践基础。在瑞士期间,赫尔巴特有机会与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相识,参观了他的布格多夫学校,受到了他的教育思想尤其是“教育心理学化”观点的影响。1800年回到德国后,既研究哲学又在一所教堂学校任教。1802年

2、,赫尔巴特通过格庭根大学的博士学位的考试,稍后又获得教授备选资格,从而开始了他的大学教学生涯。1809年,他赴哥尼斯堡大学继康德后担任哲学和教育学讲座教授。为了使教育学理论能与教育实际联系起来,他于1810年创办了教育研究所、师范研究所和附属实验学校。在哥尼斯堡大学期间,是赫尔巴特学术生涯的高峰。1833年,他又回到格庭根大学任教。1841年8月11日在格庭根去世。主要的教育著作有:《普通教育学》(1806)、《科学的心理学》(1824)、《教育学讲授纲要》(1835)等。二、教育理论的科学基础——统觉论赫尔巴特教育思想一、生平与著述德国教育

3、家赫尔巴特(JohannFriedrichHerbart,1776-1841)是主知主义教育思想的倡导者。1776年5月4日出生于德国奥尔登堡的一个律师家庭。在耶拿大学读书期间,由于对哲学的兴趣浓厚,他放弃法律学习而专攻哲学。后中断学业到瑞士一个贵族家庭担任家庭教师,为他后来教育思想体系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实践基础。在瑞士期间,赫尔巴特有机会与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相识,参观了他的布格多夫学校,受到了他的教育思想尤其是“教育心理学化”观点的影响。1800年回到德国后,既研究哲学又在一所教堂学校任教。1802年,赫尔巴特通过格庭根大学的博士学位的考

4、试,稍后又获得教授备选资格,从而开始了他的大学教学生涯。1809年,他赴哥尼斯堡大学继康德后担任哲学和教育学讲座教授。为了使教育学理论能与教育实际联系起来,他于1810年创办了教育研究所、师范研究所和附属实验学校。在哥尼斯堡大学期间,是赫尔巴特学术生涯的高峰。1833年,他又回到格庭根大学任教。1841年8月11日在格庭根去世。主要的教育著作有:《普通教育学》(1806)、《科学的心理学》(1824)、《教育学讲授纲要》(1835)等。二、教育理论的科学基础——统觉论近代西方教育史上,赫尔巴特是第一位把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的教育家,

5、因为他认为教育学领域中的大部分缺陷乃是由于缺乏心理学的结果。因此,从“教育心理学化”出发,赫尔巴特强调指出,教育学必须以心理学为基础。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他提出了统觉论,即观念心理学。  在赫尔巴特看来,“观念”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最简单和最基本的要素,是人的全部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心理活动就是观念的聚集和分散的活动,因此,心理学就是研究观念的形成及其运动的科学。在观念的运动中,一个观念由意识状态转为下意识状态或由下意识状态转为意识状态必须跨过一道界限,那就是“意识阈”。在存在强弱差别的观念中,一些观念由于力量和强度较小而受到抑制,因而沉降于意

6、识阈之下;另一些观念由于力量和强度较大而被抑制,因而呈现于意识阈之上。那些处在意识阈之下的观念,称为“下意识”;那些处在意识阈之上的观念,称为“意识”。其关键就在于观念的强弱。例如,在人的心理活动中,“遗忘”就是原来呈现于意识阈之上的那些观念受到抑制而沉降于意识阈之下,而“回忆”则是曾经受到抑制而处在意识阈之下的那些观念重新呈现在意识阈之上。  由此,赫尔巴特断定:只有与意识中的观念有联系的事物、资料或知识才容易进入人的意识之中,并为意识所融化。并且强调当我们学习一个新知识时,只有与意识中原有的观念比较之后才能获得。人类经验中一切新的东西都是

7、根据过去的经验而得到补充了解和说明的。由此,他认为,统觉的过程就是利用已有的观念吸收新的观念并构成统觉团的过程。人们所形成的统觉团越丰富、越系统化,就越能吸收新知识。由此出发,他认为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利用学生原有的旧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从而获得新观念的过程,因而他强调,教师必须首先弄清楚所教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知识之间的联系,然后才能使学生获得新的知识。  尽管“统觉”一词最初是由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提出来的,但赫尔巴特赋予它特定的含义并使统觉论成为其教育思想体系的基石。可以说,赫尔巴特在其一生都致力于对统觉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并给以理论上的

8、说明。三、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一)教育的最高目的——道德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目的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必须关心学生将来作为成年人本身所要确立的目的,为使他们顺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