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思维能力的培养.doc

也谈思维能力的培养.doc

ID:50583251

大小:58.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2

也谈思维能力的培养.doc_第1页
也谈思维能力的培养.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也谈思维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也谈思维能力的培养霞浦县沙江中心小学张卫洪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屮真止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课堂教学应营造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吋,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一、在操作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他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他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

2、应该把操作与思维活动结合起來,在操作中引导学生思维,在思维中指导学生操作,从中总结出方法,抽象出数学模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动手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初步感知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特征。然后生生之间,师生Z间通过交流和演示,最后形成共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获取了知识,同吋获得了探究特征的一般方法,抽象概括能力得到培养。二、在变式训练中获取知识,拓宽思维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改变题FI的形式,让学生仔

3、细观察、认真思考,充分比较,使学生掌握题冃中数量间的联系和本质的区别,寻求解法。即能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乂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过程,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如将“甲数是12.5,比乙数多2.5,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改变为“甲数是12.5,比乙数少2.5,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比较、思考,很快得知前者是乙数比甲数少2.5,后者是乙数比甲数多2.5。这样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打破“遇多用加,遇少用减”的思维误区。课堂上进行变式训练不但可以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还可以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有利于拓宽学生思维。三、在揭示规律中获取知

4、识,深化思维事物总是依据一定规律发展变化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揭示规律,认清知识的木质和表象,使规律内化,并形成知识链,如教学加法交换律吋,先引导学生一些算式,初步形成数的位置不变,改变运算顺序,和不变的表象。在通过生生Z间,师生Z间的相互交流进一步深化表象,抽象出规律。即: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结果不变。四、在质疑问难中获取知识,激发思维质疑是打开创新Z门的钥匙,是创新的基础。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抓住学生思维活动中的疑点和难点,让学生在“疑”中产生问题,产生兴趣,培

5、养学生敢问敢疑的良好习惯,不断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学生对三角形的面积要用底乘高除以2计算产生困惑,似乎2是“天外来客”。这吋,教师要把握契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最后建立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数学模型,实现知识的内化,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转化。教学中,应多创设认知冲突,让学生在“疑”中问,“难”屮想,从而使思维进入最佳状态,达到创新效果。总Z,教学知识,培养能力是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效益,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教师教得好,学生学得活的标准,也是数学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在实际教

6、学中我们在着力交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心智,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