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红可别“小看”板书.doc

王艳红可别“小看”板书.doc

ID:50622242

大小:18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2

王艳红可别“小看”板书.doc_第1页
王艳红可别“小看”板书.doc_第2页
王艳红可别“小看”板书.doc_第3页
王艳红可别“小看”板书.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王艳红可别“小看”板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可别“小看”板书渭南市实验小学王艳红在一线教师的工作中,离不开的亲密伙伴——黑板。一个清晰明了的板书,可以让学生明白:这一节课上老师的教授内容;一个精心设计的板书,可以让学生知道:这一节课的知识体系;一个条理清晰的板书设计:可以让学生化难为简;这一切很多时候就体现着一个教师的教育智慧。今天,我像往常一样给所带的两个班级上新课《街心花园》,可是我有一个习惯:不喜欢同一节课在两个班用同一种方法,同一种思路,总喜欢在下一节的时候,换换板书,换换教学方法,换换练习题的内容。今天我先上课的是四年级六班,《街

2、心广场》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街心广场街心广场花坛地砖长(m)30米3米0.3宽(m)20米2米0.2面积30缩小了10倍3缩小了10倍0.3×20缩小了10倍×2缩小了10倍×0.2600缩小了100倍6缩小了100倍0.06从这个板书上可以看到,一个乘数缩小10倍,另一个乘数也缩小10倍,积就会缩小100倍。这个板书对于学生理解乘数的扩大,与积的关系,毫无联系。尤其是对于小数乘法0.3×0.2的积的结果只是勉强接受,学生再通过课堂的讲解,再练习中,就出问题了。我给孩子举了一个例子:在乘法算式里,

3、一个乘数缩小原来的5倍,另一个乘数缩小原来的2倍,积就会缩小()。结果,有好多的孩子异口同声的说:“7倍!”,我懵了。赶紧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算式进一步理解这个规律,举具体的数字进行验证缩小的关系;又忙作一团验证扩大的关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让大部分的同学似乎理解了。尤其是对于合作探究中的总结:3.通过对比这三个长方形面积的变化,我发现:在乘法计算中,一个乘数扩大到原来的m倍(m≠0),另一个乘数扩大到原来的n倍(n≠0),则积就扩大到原来面积的()倍。还可以这样说:在乘法计算中,一个乘数缩小m倍

4、(或缩小到原来的—)(m≠0),另一个乘数原来的n倍(或缩小到原来的—)(n≠0),则面积就缩小到原来面积的()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乎是在我搀扶之下,才艰难的完成。结果是到了下课的时间,我没有完成预设的任务,学生的课堂效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我真的有点失望下课后,和听课的教师进行商讨之后,我的心中有了另外的教学思路,同时马上有一个新的板书设计另一个板书。到了四年级三班,整理自己的教学思路,并改进板书如下:街心广场街心广场花坛地砖长(m)30米3米0.3宽(m)20米2米0.2扩大了10倍扩大

5、了10倍面积()30缩小了10倍3缩小了10倍0.3扩大了10倍扩大了10倍×20缩小了10倍×2缩小了10倍×0.2扩大了100倍扩大了100倍600缩小了100倍6缩小了100倍0.06同时在三班的教学中我增加了这样几个问题:1、在乘法计算中,一个乘数缩小原来的10倍,另一个乘数也缩小原来的10倍,积就缩小原来的()倍。孩子们迫不及待的回答:“100倍”我马上追加问道:“谁能说说你的100倍是怎样来的?”孩子们马上就去在成就中找这个100倍有关数据。然后我就趁热打铁,通过判断、计算对学生进行强

6、化巩固练习。学生很快对这个规律了解于胸,对能灵活的进行运用。当同样的习题:在乘法算式里,一个乘数缩小原来的5倍,另一个乘数缩小原来的2倍,积就会缩小()。在三班根本没有7倍的声音,我还拿出这样的答案和孩子们进行争辩,结果:孩子不仅斩钉截铁的说出正确答案,并能够各抒己见的说出这道题正确答案的理论根据。2、在解决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地砖面积0.3米×0.2米时,我接受的同年级组教师建议,除了用缩小的关系来理解;还运用把0.3米=3分米,0.2米=2分米,然后用3分米×2分米=6平方分米,最后将6平方分米通

7、过换算换算成0.06平方米。再次验证,我们的结论是对的。让学生不再怀疑总结的结论。3、对于总结性的习题,我给学生一定的探讨时间,试着做。如合作探究一的第3题.通过对比这三个长方形面积的变化,我发现:在乘法计算中,一个乘数扩大到原来的m倍(m≠0),另一个乘数扩大到原来的n倍(n≠0),则积就扩大到原来面积的()倍。还可以这样说:在乘法计算中,一个乘数缩小m倍(或缩小到原来的—)(m≠0),另一个乘数原来的n倍(或缩小到原来的—)(n≠0),则面积就缩小到原来面积的()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学生几

8、乎是在自我思考和商讨中,一边读题,一边思考完成的。明显的课堂让人感到师生的轻松、学生乐学的氛围。两节课上的是同一个内容,但却因为自己的这节课的认识不同,对学生的现有基础的更明确的认识,采用孩子们更容易接受的办法,课堂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效果,看来应该将“活到老,学到老”作为自己永远不懈的追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