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红11月札记(1).doc

王艳红11月札记(1).doc

ID:54731218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0

王艳红11月札记(1).doc_第1页
王艳红11月札记(1).doc_第2页
王艳红11月札记(1).doc_第3页
王艳红11月札记(1).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王艳红11月札记(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名称:开放高效课堂中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让音乐走进写字课王艳红(语文)下午第一节写字课。简单的指导后,学生开始自己练写起来。我埋头改着作业,教室里鸦雀无声。好景不长,没过几分钟,教室里渐渐“活络”起来,不时有凳子划过水泥地的刺耳声,间或传出窃窃私语。几分钟后,有的学生已经把本该一节课的练字任务全完成了,开始左顾右盼。我问:“写好了吗?”学生纷纷高举起小手,我再问:“写得好吗?”有的孩子低下头看习字册,摇摇头,装模作样地擦去一两个字,又无所事事了。唉,最近的写字课,学生总是很浮躁,草草了事,且不说字迹潦草,写字姿势更是五花八门……我很是烦恼。课后,翻阅着孩子们“龙飞凤舞”的习字册

2、,田字格中本应方方正正的汉字犹如一只只丑陋的爬虫,肆无忌惮地在田字格中伸展着身腰,有的“顶天立地”,有的“醉如烂泥”。看来,学生已把美观、匀称、有笔锋等写字要求全抛置脑后了。我开始反思问题出在哪儿:也许是学生已不再有一年级时刚学字时的新鲜劲儿?也许是他们对横平竖直的笔画书写已经驾轻就熟,厌倦了机械单调的重复?用什么招式才能让学生静下心,认真对待写字呢?那些天我正好在看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文中提到了“音乐的力量。”我何不也来试一试呢?重温了卢扎诺夫的话:“音乐是连接一切的桥梁,这些特殊的声音和节奏能够加强生命活动,使之更健康、更旺盛,它能使大脑和身体具备更大的能力,并拓展人的认识,使

3、左右两半球协调兴奋。”我开始尝试创设轻松、舒适、积极的良好写字氛围。我制作了写字课音乐专辑:选择的是古筝曲《渔舟唱晚》《汉宫秋月》中的慢板以及《献给艾丽丝》《归家》最爱班得瑞》等幽雅的轻音乐,在学生练字时播放;音乐声调节了学生写字过程中的身心状况,他们不再有疲劳、烦躁的情绪。舒缓悠扬的轻音乐,使他们心情舒畅,注意力集中,享受着写字之乐。以后这段时间,每当学生提笔练字时,我就习惯打开音乐,任那悠扬曼妙的音乐和那份美丽的心情随着孩子们的笔尖轻舞飞扬。又一个下午,我捧来习字册,孩子们则静静地期待着,他们已经渐渐喜欢上写字课。此时此刻,班得瑞的空灵缥缈的音乐正轻轻回荡在教室里,孩子们专注地写着字

4、,沉浸在一片宁静安谧中,不再心气浮躁,也少有轻声耳语……不知不觉下课铃声响了。这一课有不少学生得了三星或四星,甚至还有人拿到了很“珍稀”的五星。孩子们捧着习字册争相炫耀,望着那一张张兴奋的笑脸,我也暗暗高兴。2011年11月课题名称:开放高效课堂中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三教《圆明园的毁灭》有感王艳红(语文)今天是我第三次执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感受颇多。第一次教此课时,是四年前了,大概是2007年的冬天,那时我第一次教高年级,经验不足,不知道让学生搜集资料,也没有做一些课件,而只是自己精心备课之后,在课堂上老师牵着学生走,虽然那节课学生学得沸沸扬扬,课堂学生的感情跌宕起伏,听课老师

5、听得也热血沸腾,并给我的课堂作出了很高的评价,我当时觉得也挺不错的,挺得意的。(但现在想来,那时我们的思想还没有转变,我们还没有真正的吃透教材,没有真正地去理解大纲的要求,编书者意图。而是就课文而讲课文,只是让学生理解课文了,只是停留在这样的一个层面,只是完成了教学目标的一个任务(当时电脑少,搜集资料也不现实)。事隔两年之后,也就是2009年12月16日,我送走了一个毕业班,又接手了一个五年级,再教此课时,我的认识上了一个新台阶。大概2008年的冬天,学校组织教师去山东杜郎口参观,回来之后让我们大家向杜郎口学习开放性课堂,提出向高效的课堂要质量,学生会的,老师不要讲,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师

6、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服务者。接下来学校进行两年轰轰烈烈的改革,让我们的老师思想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再教此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新课标的精神,重新为这节课定好学习目标。《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是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开篇之作。第七单元的主题是“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单元导读中明确地提出了学习本组课文的目标要求,那就是阅读本组课文,我们要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还要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如果说第一次教这一课时,只完成了第一个目标,那么第二次教此课时,我就认识到这个单元学习的第二个目标的重要性,于是鼓励学生搜集资料,教会学生学习

7、整理资料的方法,并把整理好的资料,在课堂学习中加以运用。圆明园的瑰丽毕竟已成为过去,单凭读文要学生在脑海里形成生动的形象是比较困难的。教学时,我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这样既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有针对性的运用资料理解重点、难点的能力。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文中的情境中,从而促进学生的感悟、理解。课堂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从学生搜集资料到运用资料帮助理解课文,这中间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