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_樊昌信.ppt

通信原理_樊昌信.ppt

ID:50722962

大小:474.51 KB

页数:31页

时间:2020-03-16

通信原理_樊昌信.ppt_第1页
通信原理_樊昌信.ppt_第2页
通信原理_樊昌信.ppt_第3页
通信原理_樊昌信.ppt_第4页
通信原理_樊昌信.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通信原理_樊昌信.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通信原理第0章关于通信原理的学习§0.1《通信原理》课在通信专业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1.地位:是构建通信专业知识的主干2.目的: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3.研究方法:是在系统级模块级层次上将实际通信系统抽象成数学模型,采用数学分析和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得到系统性能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在给定系统参数的情况下,估算系统的性能(系统分析);在给定系统性能要求的情况下,设计和优化系统的参数(系统设计)。在系统的数学模型比较复杂时,可以采用计算机模拟仿真(如:用MATLAB软件仿真)的方法获得这些参数之间的关系

2、,达到优化通信系统的目的。§0.2该课程的特点、难点和学习中应注意的方法1.特点:由于是专业基础课,所以既有基础课的理论推导和计算,又有专业课极强的物理意义的存在,且是一个系统级分析、研究和设计。因此,就要求在学习中,改进以往的学习方法,决不能只停留在会模仿计算上,同样不能只满足于知道或记住结论。2.难点:在掌握理论推导的基础上,弄清其物理意义有部分随机信号分析的方法大量采用付立叶变换的谱分析方法3.方法:抓住系统框图,理清分析思路弄清推导思路,学会分析方法深入领会结论,灵活应用解题提倡简单预习,重听更重思考认真完成作业,障碍及时清扫§0.3

3、参考书1.《现代通信原理》清华曹志刚2.《通信原理》北邮周炯磐3.《通信原理简明教程》清华南利平4.《数字信号---基础与应用》电子徐平平等译5.《现代通信系统---使用Matlab》西交大刘树棠译§0.4课堂要求1.带计算器,考试时不能带有记忆功能的计算器2.不迟到3.不说与讲课内容无关的话,不清楚随时提问§0.5其它1.每周一交作业2.答疑:时间、地点(3号实验楼3层324通信基础教研室)3.考试:期中和期末4.SystemView和Matlab仿真软件建议大家积极尝试和使用有答案书,可以参考,但不要一抄了事,要弄懂通信原理第1章绪论第1

4、章绪论1.1通信的基本概念通信的目的:传递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消息:是物质或精神状态的一种反映,例如语音、文字、音乐、数据、图片或活动图像等。信息:是消息中包含的有效内容。实现通信的方式和手段:非电的:如旌旗、消息树、烽火台…电的:如电报、电话、广播、电视、遥控、遥测、因特网和计算机通信等。第1章绪论电信发明史1837年: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1876年:贝尔发明有线电话1918年:调幅无线电广播、超外差接收机问世1936年:商业电视广播开播……………后面讲述中,“通信”这一术语是指“电通信”,包括光通信,因为光也是一种电磁波。在电通信系统中,消

5、息的传递是通过电信号来实现的。第1章绪论1.2通信系统的组成1.2.1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信息源(简称信源):把各种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如麦克风。信源可分为模拟信源和数字信源。发送设备:产生适合于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信道:将来自发送设备的信号传送到接收端的物理媒质。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两大类。噪声源:集中表示分布于通信系统中各处的噪声。第1章绪论接收设备:从受到减损的接收信号中正确恢复出原始电信号。受信者(信宿):把原始电信号还原成相应的消息,如扬声器等。第1章绪论1.2.2模拟通信系统模型和数字通信系统模型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模拟信号:代表

6、消息的信号参量取值连续,例如麦克风输出电压:(a)话音信号(b)抽样信号图1-2模拟信号第1章绪论数字信号:代表消息的信号参量取值为有限个,例如电报信号、计算机输入输出信号:通常,按照信道中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相应地把通信系统分为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a)二进制信号(b)2PSK信号图1-3数字信号第1章绪论模拟通信系统模型模拟通信系统是利用模拟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信系统:两种变换:模拟消息原始电信号(基带信号)基带信号已调信号(带通信号)图1-4模拟通信系统模型第1章绪论数字通信系统模型数字通信系统是利用数字信号来传递信

7、息的通信系统信源编码与译码目的: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完成模/数转换信道编码与译码目的:增强抗干扰能力加密与解密目的:保证所传信息的安全数字调制与解调目的: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带通信号同步目的:使收发两端的信号在时间上保持步调一致图1-5数字通信系统模型第1章绪论1.2.3数字通信的特点优点抗干扰能力强,且噪声不积累传输差错可控便于处理、变换、存储便于将来自不同信源的信号综合到一起传输易于集成,使通信设备微型化,重量轻易于加密处理,且保密性好缺点:需要较大的传输带宽对同步要求高第1章绪论1.3通信系统分类与通信方式1.3.1通信系统的分类按通

8、信业务分类:电报通信系统、电话通信系统、数据通信系统、图像通信系统……按调制方式分类:基带传输系统和带通(调制)传输系统调制传输系统又分为多种调制,详见书中表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