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方程解决问题说课稿.docx

列方程解决问题说课稿.docx

ID:50789465

大小:43.97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3-14

列方程解决问题说课稿.docx_第1页
列方程解决问题说课稿.docx_第2页
列方程解决问题说课稿.docx_第3页
列方程解决问题说课稿.docx_第4页
列方程解决问题说课稿.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列方程解决问题说课稿.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60页,内容是——列方程解决问题。2、教材的及一般学情分析:从内容安排上来看,这一课时是本册第四单元——简易方程的第10课时,在这个课时以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作用,并初步了解了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它解简易方程。这一课时是对前期知识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列方程、解方程内容的深化,更是为后面学习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方程的前提。由此可见,这个内容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我觉得在进入具体内容以前,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新课程标准对于方程这部分内容在教学上的

2、学习要求和课程目标。在新课程标准中对于这部分内容提出明确要求,是在第二学段,要求“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能解简单的方程。”具体到内容上,也是在第二学段才提出明确目标,比如第一学段在数与代数方面是从“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等几方面提出学习目标,而在第二学段则在以上基础上专门加入了“式与方程”的内容,到了第三学段则更细化为“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等层次。第二学段是这部分内容的初次接触,它是在学生在第一学段掌握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将来的代数知识学习打基础,本学段有这么几个具体目标:1.在

3、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2.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3.了解方程的作用,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4.能解简单的方程。具体到本套人教版教材上,这一单元也是首次完整、全面地出现方程的内容,但其实在以前的教学中这部分内容已经有所渗透,比如一年级的填未知数、四年级的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等,都是代数知识的启蒙和渗透。而这部分内容与以前的老教材相比,也有所区别,一是呈现时间上延迟,这与新课标对于数与代数内容要求的变化有关;二是呈现方式不同;三是解方程方法上的变化,由过去的根据四则运算的互逆关系解方程变化为根据等式基本性质进行

4、。以上呢,简单说了一下这一课时在本单元、本册乃至整个数学学习中的作用,以及与老教材的区别。3、教学目标:据此,我为本课设计了这样三个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分析数量关系,自主探究,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2)、学能目标:通过算术和方程方法的比较,体会方程的优越性,培养了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会列形如x±b=c的方程,并会正确地解答。(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二:说教法学法在教学中,学生往往更习惯运用算术方法解题,这是因为他

5、们之前长期用算术的思路思考问题,再学列方程时,往往会受到干扰。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过渡和对比,克服干扰,多让学生体会列方程解题的优越性。而在整节课的设计上,我想着重突出这么几点:1、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串,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根据题目中信息的叙述方式,通过顺向思考列出数量关系。由于是刚接触方程,列出文字性的数量关系对于学生正确地列出方程是很重要的。2、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学生对于例子中出现的警戒水位等词并不是很熟悉,从来带来的问题是学生对于等量

6、关系的理解有困难,所以我改换了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题。3、突出学生数学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参与其中,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因为解方程的过程学生自己会的,已不是本课的重点,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教学方法上,我想重点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借助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形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程序及设计意图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本课分为以下几个模块:一、创设情境我在充分分析教材后,一个感觉,觉得教

7、材上给出的情景图并不一定适合学生,能让学生感兴趣。今年8月北京刚刚举行好奥运会,这也是一个比较热的话题,就想围绕这个内容来设计情境串,首先通过谈话引入后,展示老师收集的一些数据,也就是我国在参赛的历届奥运会上获得的金牌数。中国参赛的历届奥运会获得金牌数情况统计表年份1984198819921996200020042008金牌数(枚)155?162851看到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想说的?(我想通过这样开放式的问题一方面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答案可能有很多种,比如1992年和2004年不知道;后

8、边几届在逐渐进步等等,面对学生不同的回答,可以针对答案给予适当评价,以此肯定激励学生。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数字本身,逐步进入学习状态。)二、探究新知1、“谁能用上多几、少几来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这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