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李凤杰.doc

教学设计李凤杰.doc

ID:50799840

大小:5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08

教学设计李凤杰.doc_第1页
教学设计李凤杰.doc_第2页
教学设计李凤杰.doc_第3页
教学设计李凤杰.doc_第4页
教学设计李凤杰.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李凤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黄河颂》教学设计哈尔滨市特殊教育学校李凤杰教学内容:《黄河颂》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的第六课。它是大型合唱音乐作品——组诗《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二部。这是一首现代诗歌,是一篇阅读课文。这首诗写于1939年,当时正值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阶段。诗人借歌颂黄河的伟大坚强,歌颂了中华儿女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精神和不屈的意志。本节课学习《黄河颂》的主体部分,通过分析诗句、朗诵诗文来感受黄河的气势,学习黄河的精神。知识目标:在分析重点诗句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作者的写作主旨;能力目标:指导学生通过

2、朗读来表达自己对黄河的深情,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鉴赏诗歌的能力;情感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黄河的精神,懂得传承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教学难点: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深刻理解句子的含义。学习方法:朗读法、自主学习与合做学习、拓展延伸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见下表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音乐复习旧知聆听音乐回答问题做情感铺垫做知识铺垫读思结合学习新课欣赏诗歌教师朗读诗歌感受诗文内容,揣摩

3、朗读技巧。体会作者情感,学会欣赏诗歌、为自己朗读诗歌做准备望黄河启发学生思考:这是一条怎样的河?从课文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它是这样的一条河?感受作者描写出的气势磅礴的黄河,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对黄河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到黄河的澎湃气势,加深对黄河形象的理解,为后面学习颂黄河做好情感铺垫。颂黄河1、启发学生思考“你认为作者运用了哪些词语、句子,歌颂了黄河的哪三个方面”。2、指导朗读1、自主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汇报交流问题的答案。2、认真朗读,体会诗情。1、通过探究重点词语意义、体会句子含义、指出修辞手法等内容,使

4、学生明白“黄河颂”的具体内容。2、体会作者澎湃激昂的思想情感。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学习黄河精神启发学生找出本层与序曲部分的联系,学会分析与总结1、学习首尾呼应的方法;认识二者在内容上的区别。2、朗读同一个句式,体会不一样的读法锻炼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和朗读能力。课堂巩固小节1、启发学生思考“这首诗作者借歌颂黄河歌颂了什么?”2、通篇朗读,升华自己的情感。1、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明确诗人的写作主旨,升华对诗文的理解2、通篇朗读,表达自己对诗人、对黄河、对民族精神的理解。

5、增强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体会作者的感情色彩强化提升课堂总结总结黄河精神在抗战时期与和平时期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体会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对学生进行自立、自强、爱国主义教育拓展延伸布置作业鼓励学生搜集关于黄河的美文佳句。回忆已有的美文佳句,学习关于黄河的诗句。多学习、多积累,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在讲新课之前,老师为你们播放一首歌。播放《黄河颂》。你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1939年,在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阶段,诗人光未然用自己满

6、腔的激情,描绘了澎湃的黄河,谱写了黄河的颂歌,这颂歌在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中传唱。昨天,我们已经分析了《黄河颂》的结构。现在,老师想问一问同学们:这首诗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生:——序曲(伟大坚强)——主体;(主体分为三层: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全面!这节课让我们跟随着诗人的笔触,一起走近黄河。一、读思并重学习新课(一)听读课文师:首先请听老师读课文:听的过程中,请同学们用心去感受诗人的澎湃激情,去感受老师朗读的方法。(二)学习研读1、师:伴随着乐曲声,你们听完

7、了课文。你们觉得黄河是怎样的一条河?生:浊流滚滚、激荡澎湃、汹涌磅礴、气势宏大、九曲连环、纵横华夏大地。2、师:你们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请同学们看书并思考,主体部分的第一层中,哪些词语使你们产生这种感觉?生:浊流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两半3、师:这一部分是抒情还是描写?生:是描写。4、师:既然是描写,你能找出这一部分的统领字吗?生:望5、师:这一层的主要意思是什么?生:描写了黄河的雄伟气魄。6、师:好!那就让我们带着黄河这种雄伟的气魄来读一读望黄河这层!7、(2遍:单

8、人读)。朗读指导:哪些地方读得很好,哪些地方有待加强。8、师:同学读得真有进步!老师仿佛也被你们带到了波涛汹涌的黄河边。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二层,老师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提问“这层诗文里有个很明显的外在标记,你们发现了吗?”生:发现有三个相同的:啊,黄河!师:三个“啊!黄河!”,以并列的关系从三个方面歌颂了黄河。它不仅加强了抒情语气,又体现了诗歌的内容层次。9、师:接下来我们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