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习惯的培养.doc

质疑习惯的培养.doc

ID:50854147

大小:4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8

质疑习惯的培养.doc_第1页
质疑习惯的培养.doc_第2页
质疑习惯的培养.doc_第3页
质疑习惯的培养.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质疑习惯的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好习惯益终生——浅谈质疑习惯的培养著名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正所谓观念变,行动就变;行动变,习惯就变;习惯变,性格就变;性格变,命运就变;命运变,人的一生就改变。好习惯是一缕温馨恬静的阳光,永远留在胸膛;好习惯是一朵芬芳美丽的花朵,永远芳香灿烂;好习惯是一艘帆船,鼓着风驶向远方,载着你走向成功。好习惯有很多方面,今天我仅从培养质疑的习惯这一方面来和家长们共同探讨,共同学习。爱因斯坦说过:“提岀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质疑,

2、这种习惯的重耍性。美国的教育特别重视对孩子从小自立口主精神的培养,注重对孩子的交往能力和质疑能力的培养。美国家庭经常问自己的孩子:“今天向老师提了什么问题?”以此激励学生不断地向老师质疑,向权威质疑,也就不断地去探索、学习、提高。而在中国,孩子上学前,家长往往都叮嘱自己的孩子要听老师的话,放学后,常询问的是今天上课乖了没有。而很少有家长问自己的孩子有没有向老师提问题,提了什么问题?此外在家中,许多已有的成品如电视机、汽车等,也很少鼓励孩子去研究电视为什么有图像?汽车为什么会跑?相反,对于孩子的这些提问,大都以电视一开当然有图像、汽车

3、有油就会跑、这有什么好问等來搪塞、打击孩子。久而久之,压抑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他们不再对任何事情产生兴趣,甚至不敢对家长和老师提问任何问题。这种现象无疑是可怕的,所以在生活中我总是有意识的培养孩子质疑的习惯,其实说是培养倒不如说是我和孩子共同成长,是我们的家庭给了他一个自由的环境,一个可以“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家庭氛围。小时候文泽就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他有阅读的习惯,记得一次他拿着语文书对我说:“妈妈,我发现书上有一个字写错了”。“是吗?哪个字?让妈妈看看”我微笑着说。文泽指着书上的一个“他”字对我说:“这个字不对”。“为什么不对呢?

4、”我说。“因为'他'指的是小蝌蚪,小蝌蚪是动物,应该用这个'它文泽…边说,一边在我的手心里写了一个'它,字。“噢,你的怀疑很有道理,让妈妈看看”,我拿过书,仔细看了课本,然后对文泽说:“在正常情况下,小蝌蚪是应该用'它但是在课本屮是把'它,当成一个找妈妈的小朋友来写的,这是一种拟人式的写法,所以用了'他',明白了吗?”“噢,在课文里小蝌蚪是妈妈的孩子,是和我一样的小朋友,所以用了'他',对吗?”“嗯,文泽真聪明”我赞赏地拍拍他。还有一次,他不知道从哪里看到轴对称图形这个词,就问我什么叫轴对称图形?我随口就说:“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

5、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当时我止在忙着,突然看到家里墙壁上挂着他爸爸旅游给他带来的蝴蝶标本,随手一指:“喏,那蝴蝶标本就是轴对称图形”。说完我就继续忙,没理他,只是看到他把那标本拿下来观察了好久,一会又去找我。“妈妈,你错了,这个不是轴对称图形"。我听到他说我错了,心里顿觉不满,停下手里的活就听他说:“我发现这个蝴蝶两个触角是不对称的,还有它们翅膀上的花纹也不太一样。”我拿过标本仔细看了看,的确不太一样,我诚恳的向孩子道歉:“是妈妈不好,没仔细观察,以后妈妈遇到问题也会像你一样,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6、说完,我们俩都笑了,这种笑很甜蜜,同时也让我体会到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快乐。通过生活中的这些小事,我明白了:孩子是世界的新客,他们对世界从一无所知到逐步认识。问,是他们认识世界的开始;问,是他们探究世界的内在动力,问,是他们观察发现世界的最好方式;问,是他的好奇心得到满足的突破口。古人云:“学贵多疑。”不疑不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多疑好问,通过思考解决了问题就获得了知识,就更有学问。所以平时我们就鼓励孩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启发孩子开动脑筋,从不包办代替。如果问题很简单,我们就用引导观察的方法,让孩子自己找出答案,这样对扩大孩子视野、

7、活跃思维、增长感性知识有益;要是孩子提出的问题与他本人的知识领域相差较远,我们就会用和他一起讨论的方式解答,让孩子充分发表意见后,我们再做适当的解释、归纳,最后得出结论;如孩子提出的问题,我们一吋回答不上来,也会向孩子讲清楚,因为爸妈的知识水平有限,待查阅资料、书本后,再给予解答。这样不仅不会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还可以及早在孩子面前树立诚实的榜样,使孩子养成勤奋读书的好习惯。对于孩子,我们做得很简单,那就是和他一起成长,共同提高。以上就是我粗浅的一点看法,也希望对各位家长有所帮助。谢谢大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