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皮内、肌肉注射.ppt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ppt

ID:51036687

大小:1.43 MB

页数:37页

时间:2020-03-17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ppt_第1页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ppt_第2页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ppt_第3页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ppt_第4页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皮下、皮内、肌肉注射肌肉注射定义肌肉注射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注射治疗方法,指将少量无菌药液通过注射器注入肌肉组织内,达到治病的目的。肌肉注射的目的011.用于不宜或不能口服或静脉注射,且要求比皮下注射更快发生疗效时2.用于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02注射部位选择最常用的部位:臀大肌其次: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臀大肌(1)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作一水平线,以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直线,其外上象限(避开内角)为注射部位臀大肌(2)联线法取髂前上棘与尾骨联线的外上1/3处为注射部位。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1)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髂嵴、

2、示指、中指间的三角区为注射区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2)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病人手指宽度为标准)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法大腿中段外侧。髋关节下10cm至膝关节的范围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操作步骤评估患者并解释患者准备护士自身准备用物准备环境准备操作前准备按医嘱吸取药液核对、摆体位消毒皮肤,待干再次核对、排气穿刺推药(抽动活塞,无回血,缓慢注入药物)拔针、按压再次核对,操作后处理注意事项1.要选择合适的臀部注射部位,应避开瘢痕,硬结或压痛处,偏内侧易伤神经,血管;偏外侧易伤到髂骨或形成断针。2.注射针头刺入后若有血液回流,应立即将针头拔出,重新更

3、换部位。33.遇两种以上药液同时注射时,应注意配伍禁忌。注射青霉素药液时,应现用现配,以减少过敏反应。稠厚油类药物,须加温融化后在抽药。44.切勿把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脱落;若发生针梗脱落,应保持局部与肢体不动,迅速用止血钳夹住断端并取出,若全部埋入肌肉内,即请外科医师行手术取出。5.需长期肌内注射的病人,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以避免或减少硬结的发生。056.两岁以下的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幼儿在未能独自走路前,应选用臀中肌,臀小肌处注射。06注射技术1、解除病人思想顾虑,分散其注意力。2、取合适体位(上腿伸直,下腿弯曲),使肌肉松弛,易于

4、进针。3、注射时“二快一慢”,即进针快和出针快,推药慢,注药速度均匀。4、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选用针头宜粗长,进针宜深,否则易造成注射部位硬结和疼痛。5、同时注射多种药液时,应先注射刺激性较弱的药液,然后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液,同时注意药物配伍禁忌。体位选择臀部肌内注射时,为使局部肌肉放松,减轻疼痛与不适,可彩以下姿势:侧卧位:上腿伸直,放松,下腿稍弯曲。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垂,头偏向一侧。仰卧位:常用于危重病人及不能翻身的病人,采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法较为方便。皮内注射定义是将少量药液注入表皮和真皮之间的方法皮内注射1.目的:药敏试验、预防接种、局部麻醉的先驱步

5、骤2.部位:表皮与真皮之间(1)药敏——前臂掌侧下段,如青霉素皮试;(2)预防接种——上臂三角肌下缘,如卡介苗、百日咳疫苗。(3)需实施局部麻醉处的局部皮肤,如普鲁卡因皮试;左手绷紧前臂内侧皮肤,右手以平执式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5°刺入待针尖斜面进入皮内后,放平注射器,左手拇指固定针栓,右手注入药液0.1ml使局部形成一圆形隆起的皮丘,皮肤变白,毛孔变大注射完毕,迅速拔出针头再次核对,15~20min后观察结果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注意忌用碘酊皮试阳性判断阴性:皮丘无改变,周围部红肿,无自觉症状。阳性:局部皮丘隆起,并出现红晕硬节,直径大于

6、1cm,红晕周围有伪足、痒感,严重时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在观察反映的同时,应询问有无胸闷、气短、发麻等过敏症状。注意:阳性者不可用药,并在医嘱单或门诊病历上注明过敏,如出现过敏性休克,按过敏性休克抢救。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1)呼吸道阻塞症状:胸闷、气短、发绀、口吐白沫伴濒死感A(2)循环衰竭症状:面色苍白、冷汗、发绀、脉细弱、血压下降、烦躁不安等。B(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晕眼花、面部及四肢麻木、意识丧失、抽搐、大小便失禁等。C(4)皮肤过敏症状:瘙痒、荨麻疹及其他皮疹D过敏性休克抢救措施1.立即停药,就地抢救:患者采取休克卧位,给予氧气吸入,并保温。在患者脱离危

7、险前不宜搬动;并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瞳孔变化。1SIT2.给予抗过敏药物:a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0ml,小儿酌减。症状如不缓解,可每20-30分钟皮下或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危险。b地塞米松5-10mg或氢化可的松200mg+50%葡萄糖液100ml静推或加入5-10%葡萄糖液500ml静点。c抗组织胺类药物:选用异丙嗪25-50mg或本海明40mg,肌肉注射。3.抗休克治疗:a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可给予低分子右糖酐500ml或4%碳酸氢钠+5%葡萄糖内静点。b如血压不回升,需立即静脉输入5-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