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课件.ppt

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课件.ppt

ID:57287575

大小:2.17 MB

页数:114页

时间:2020-08-09

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课件.ppt_第1页
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课件.ppt_第2页
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课件.ppt_第3页
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课件.ppt_第4页
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非口服给药的吸收药剂教研室1Maincontents第一节注射给药第二节皮肤给药第三节黏膜给药的药物吸收1.口腔粘膜给药2.鼻粘膜给药3.肺部给药4.直肠与阴道给药第四节眼部给药2第一节注射给药注射剂除有时注入关节腔内或神经丛产生局部作用外,通常多用于发挥全身作用,是重要的临床应用剂型。一般注射给药吸收速度快,生物利用度高。可避开胃肠道的影响。一些口服不吸收或在胃肠道降解的药物,常以注射方式给药一些不能口服的患者,如昏迷或者不能吞咽的患者,也常采用注射给药。3一、注射给药的途径与药物吸收药物以注射的形式几乎可以对任意器官给药,但最常见的注射给药途径有:静脉注射、动脉注射、皮内注射、皮下注射

2、、肌肉注射、关节腔内注射和脊髓腔注射等1.静脉注射静脉注射其生物利用度可看作为100%,实际上在注射结束的同时,血药浓度已达最高,但是存在“肺首过效应”4是将药物注射到骨骼肌中。肌内注射存在吸收过程,药物先经注射部位的结缔组织扩散,再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所以药物的起效比静脉注射稍慢。2.肌内注射53.皮下与皮内注射(1)皮下注射将药物注射到疏松的皮下组织中。由于皮下组织血管少,血流速度低,药物吸收较肌肉注射慢,甚至比口服慢。需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时可采用皮下注射。(2)皮内注射将药物注入真皮下。吸收差,只适用于诊断与过敏试验。4.动脉内给药将药物直接注入动脉血管内,不存在吸收过程和肺首

3、过效应。可使药物靶向特殊组织或器官。较少使用。65.腹腔注射药物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可能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6.鞘内注射将药物直接注射到椎管内,可克服血脑屏障,使药物向脑内分布。由此可知,药物以静脉注射于血管中吸收最快,从肌肉注射部位的吸收次之,而以血管少的皮下注射部位的吸收最慢。7二、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血管外注射的药物吸收受药物的理化性质、制剂处方组成及机体的生理因素影响。81.生理因素(1)注射部位的血流状态是主要影响因素。注射部位血流状态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如血流量三角肌>大腿外侧肌>臀大肌,吸收速度也是三角肌>大腿外侧肌>臀大肌。淋巴流速则影响水溶性大分子药物或油性注射液的吸收。局

4、部热敷、运动等可使血流加快,能促进药物的吸收。9(2).注射给药的首过效应在注射部位或其附近,能受非特异性水解酶等影响而分解的药物,即产生首过效应的药物,即使不通过肝脏,其吸收速度以及吸收以后组织内的药物分布,亦可受到严重的影响。如海他西林(Hetacillin)肌注后30min内,只存有少量原形药物,大部分变成了氨苄青霉素,其血药浓度高峰比直接注射氨苄青霉素延迟1~2h出现。10二、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2.理化性质影响无论肌注或皮下注射,在注射部位附近都有充分的血液或淋巴液循环。注射的药物一旦分布到结缔组织后,即向循环系统运行。11采用何种途径吸收,取决于药物理化性质如分子量。分子量小的药

5、物既能进入毛细管,也能进入毛细淋巴管,由于血流量大大超过淋巴流量,药物几乎全部由血管转运。分子量大的药物难以通过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壁上的微孔,主要通过淋巴吸收。但对于混悬型注射剂,药物的溶解速度受油水分配系数和解离度影响。体液中含有蛋白质等大分子,它们可能与药物结合,使扩散通过生物膜的游离药物浓度降低。123.剂型因素溶液型注射剂:有些难溶性药物,加入乙醇、丙二醇、甘油等非水溶剂。一些药物的pH常被调节而偏离生理条件渗透压也会影响血管外注射溶剂影响油为溶媒、高分子附加剂混悬型注射剂乳剂型注射剂微粒型注射剂13第二节皮肤给药的药物吸收特点:皮肤外用制剂如软膏剂、硬膏剂等主要用于皮肤

6、表面,起保护皮肤与局部治疗作用。经皮吸收作为全身给药途径也有很多研究一、皮肤的结构与药物的转运皮肤是人体最大、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成人皮肤总面积为1.8~2.0m2,占体重的14%~16%。皮肤主要由表皮(epidermis)、真皮(dermis)和皮下组织(subcutaneoustissue)组成,还有附属器(毛囊、汗腺、皮脂腺)。皮肤表面有一层脂质称表面类脂(skinsurfacelipids),主要来源于皮脂腺的分泌和皮肤脱落的表皮细胞。除此外皮肤表面还有成纤维细胞分泌的糖蛋白及微生物。14皮肤的基本结构151.表皮角质层和活性表皮层合称表皮,角质层与体外环境直接接触,厚度依身体不同

7、部位而异,是药物渗透的主要屏障。角质层中的亲脂区几乎全部由饱和脂质组成,水和多数化合物难以透过。活性表皮处于角质层和真皮之间,由活细胞组成,细胞膜具脂质双分子层结构,细胞内主要是水性蛋白质溶液,某些情况下,这种水性环境可能成为脂溶性药物的渗透屏障动脉、静脉、淋巴管分支分布于从真皮-皮下组织的接合处至表皮与真皮间基底膜之间.162.真皮真皮位于表皮和皮下脂肪组织之间。皮肤附属器(毛囊、汗腺、皮脂腺)存在于其中。真皮之中还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