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体细胞无性系4-8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和标记定位.pdf

小麦体细胞无性系4-8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和标记定位.pdf

ID:51088702

大小:7.49 MB

页数:69页

时间:2020-03-18

小麦体细胞无性系4-8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和标记定位.pdf_第1页
小麦体细胞无性系4-8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和标记定位.pdf_第2页
小麦体细胞无性系4-8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和标记定位.pdf_第3页
小麦体细胞无性系4-8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和标记定位.pdf_第4页
小麦体细胞无性系4-8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和标记定位.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麦体细胞无性系4-8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和标记定位.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ClassifiedIndex:U.D.C:Southwest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MasterDegreeThesisGeneticAnalysisandMolecularMappingofStripeRustResistanceGeneinWheatSomaclone4..8Grade:2011Candidate:DaiFangAcademicDegreeAppliedfor:MasterSpeciality:BotanySupervisor:YangSuizhuan

2、gApr.4,2014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南科技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签名:戗弦日期:加IkD6,Dj关于论文使用和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西南科技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该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

3、以公布该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签名:铖魏导师张彳易?》弘日斓、沙/妒.∥·,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页摘要小麦条锈病是由条锈菌(Pucciniastriiformisf.sp.tritici)引起的一种专化寄生菌。条锈病是引起小麦产量锐减的最严重病害之一,其特点是爆发性强、发生范围广、流行频率高,对小麦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控制小麦条锈病最有效和最安全的方法是培育和种植具有抗病性的小麦品种。由于小麦条锈菌复杂多变,一些新的、强

4、致病性的条锈菌生理小种(或致病类型)频繁出现,导致了小麦抗条锈病品种的兴衰。为了持久控制条锈病,不断发掘、研究和利用抗条锈病基因资源,增加小麦品种抗病基因丰富度,是小麦抗条锈病育种的一项基本任务。小麦体细胞无性系4.8是通过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方法培育的小麦抗条锈病新种质,对当前流行的条锈菌优势小种CYR33具有良好的抗性。小麦体细胞无性系4.8的获得,不仅扩充了抗条锈病种质资源,并为获得新的抗病基因资源提供了一种可以借鉴的方法。因此,研究小麦体细胞无性系的抗条锈病基因的抗性类型和遗传特点,进行分子标记定位具有重要意

5、义。本研究利用感病小麦品种铭贤169和小麦体细胞无性系4.8配制杂交组合,获得Fl,Fl自交获得F2材料。通过苗期人工接种(小麦条锈菌CYR33)双亲、Fl和F2群体材料进行抗病性鉴定,研究分析了小麦体细胞无性系4—8所携带的抗条锈病基因的抗性类型和遗传特点;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抗性基因进行了标记定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l、抗条锈病基因遗传分析:抗条锈病鉴定分析结果表明,小麦体细胞无性系4.8对小麦条锈菌CYR33具有良好的抗性,Fl群体的苗期抗病表现型与小麦体细胞无性系4.8一致,F2群体的抗病、感病分离

6、植株数比值为3.24l:1,经过卡方测验(z2。3;1)_0.172,P=0.678,而z2(o圳05)=3.84,显然,z;(3:1)(X02.05.1),符合抗感分离比3:1。由此说明小麦体细胞无性系4.8对小麦条锈菌CYR33的抗性是由1对显性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I页基因控制。2、退火温度Tm对SSR扩增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退火温度Tm对小麦SSR扩增结果会产生四种影响。(1)Tm对扩增结果无影响;(2)随着Tm增加,非特异性扩增降低且扩增条带逐渐清晰;(3)随着Tm增加,无非特异性扩增且扩

7、增条带逐渐清晰;(4)随着Tm增加,扩增条带逐渐变浅、消失。3、抗条锈病基因SSR标记定位:通过SSR标记,获得了与小麦体细胞无性系4.8所携带的抗条锈病基因连锁的3个SSR标记,即Xcfd35、Xgpw5281和Xwmc341,标记与目的基因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21.5cM、12.4cM,44.2cM,遗传交换率分别为5.68%、4.87%、l3.08%。由于这三个标记均位于3D染色体上,据此,将小麦体细胞无性系4.8所携带的抗条锈病基因定位在3D染色体上。4、抗条锈病基因与已知的CYR33抗性基因的关系:目前

8、已有Yr5、YrlO、n15、Yr24和Yr26对CYR33具有抗性,其中n1O、跏l5、h24和Yr26位于lBS染色体上,n5位于2BL染色体上;已定位在小麦3D染色体上、正式命名的抗条锈病基因只有n45、Yr49,与Yr45连锁的分子标记有Xbarc6,与Yr49连锁的分子标记有Xgwml61,用这两个标记对双亲和抗感池进行PCR扩增,均未扩增出稳定的DNA条带。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