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病因.ppt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ppt

ID:51113441

大小:1.57 M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3-18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ppt_第1页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ppt_第2页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ppt_第3页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ppt_第4页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学病因之七情内伤1演讲人:XXXXXX医院病因(致病因素):导致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病因范围:原发病因: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逸、外伤、寄生虫、药邪、医过、先天因素继发病因(病理产物):痰饮、瘀血、结石。概述病因学说:研究各种致病因素的概念、形成、性质、致病特点及其所致临床表现的理论。中医病因学说的特点依据1.贯穿整体观念2.应用类比方法方法1.询问病史2.审证求因概述《左传》:提出“六气病源说”《内经》:将病因分为阴阳两类;三部分类法。《金匮要略》:将病因与发病途径结合分三类《肘后备急方·三因论》:一为内疾

2、,二为外发,三为它犯。原则上提出了“三因学说”。《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六淫,外因;七情,内因;饮食及其他,不内外因。具体阐明了“三因学说”。中医病因学发展概述1.六淫:外感病因2.疠气:外感病因3.七情内伤4.饮食失宜5.劳逸失度6.病理产物:痰饮、瘀血、结石。7.其他病因:外伤、胎传等。现代常用中医病因分类概述概述:七情内伤:引起脏腑精气功能紊乱而诱发或引起疾病的一种致病因素.特点:内伤病因与外感病因相对而言,其直接损伤内脏精气,可引起多种情志病和身心疾病。第三节七情内伤概念: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

3、志活动。七情的生理:正常的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七种不同的情志反应。七情的基本概念第三节七情内伤喜:喜乐、喜悦。心在志为喜,喜伤心。怒:恼怒、愤怒。肝在志为怒,怒伤肝。忧:忧愁、忧虑。肺在志为忧,忧伤肺。思:思虑、思考。脾在志为思,思伤脾。悲:悲哀、悲伤,悲伤肺。恐:恐惧、畏惧。肾在志为恐,恐伤肾。惊:惊吓、惊骇。大惊主要伤心。(惊与恐区别:惊不自知而恐为自知,惊出于暂而恐积于渐,惊易复而恐难解。)七情的表现形式第三节七情内伤物质基础:五脏的精、气、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4、《类经•疾病类•情志九气》:“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并该意志。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脏惟心所使也”。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第三节七情内伤发病条件:突然、强烈、长久情志刺激,超出人体生理调节范围。发病机制:直接损伤内脏,气血阴阳失常。情志--脏腑;脏腑--情志。发病类型:躯体疾病:头疼、泄泻、瘫痪、失语神志疾患:癫狂、惊悸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第三节七情内伤1.直接伤及内脏(五脏与情志对应关系)2.影响脏腑气机(气血运行紊乱)3.多发情志病(影响心主神明)4.影响

5、病情变化(情志刺激加重疾病)致病特点:第三节七情内伤第三节七情内伤(1)七情过及,损伤相应脏腑(2)首先影响心神(3)数情交织,多伤心肝脾(4)易损伤潜病之脏腑1.直接伤及内脏怒则气上:肝失疏泄、血随气逆喜则气缓:心气涣散、神不守舍悲则气消:肺气受损、气短乏力恐则气下:肾气不固、气泄于下思则气结:脾气郁结、脾失健运惊则气乱:心气紊乱、神无所倚2.影响脏腑气机(气血运行紊乱)第三节七情内伤第三节七情内伤(1)情志刺激引起的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癫狂等。(2)情志刺激诱发的身心疾病如:高血压、中风等(3)其它与情志

6、相关的慢性疾病如:肿瘤等。3.多发情志病第三节七情内伤4.影响病情变化七情适度,有利于病情康复。七情失宜,则加重病情。16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