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托物言志.ppt

《爱莲说》托物言志.ppt

ID:51312280

大小:1.71 M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21

《爱莲说》托物言志.ppt_第1页
《爱莲说》托物言志.ppt_第2页
《爱莲说》托物言志.ppt_第3页
《爱莲说》托物言志.ppt_第4页
《爱莲说》托物言志.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爱莲说》托物言志.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爱莲说怎样理解《爱莲说》中的托物言志的手法?托物言志:即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的方法。1、爱莲说中的物有哪些?菊牡丹莲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三物的?是从哪些方面写的?晋陶渊明独爱菊。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莲之爱,同予者何人?·3、它们各具什么样的特征?1、钟爱之人2、花中的地位3、世人的态度1、菊,花之隐逸者也。菊,多生长在野外,不与繁花争艳凌寒独开。

2、2、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陶渊明处于内乱不止,动荡不安的东晋王朝,因看不惯官场的黑暗,辞官归隐于田园。写下了不少吟诵菊花的文章。作为隐士的陶渊明与菊花一样,隐于世俗之外。可见菊花的品性就似陶渊明品性。这里写陶渊明独爱菊,实际是写陶渊明像菊花般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性。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表面上说像陶渊明一样喜爱菊花的很少听说,实际上是说能像陶渊明一样有桃花品行的人很少,能做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很少。小结:这里实际是通过写陶渊明爱菊花来赞美有着与陶渊明与菊花同样品行的人。1、花之富贵者也。牡丹,多生长于宫廷富贵之家,成为达官贵族

3、赏玩的名花,代表着富贵。2、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世俗之人十分喜爱牡丹,因为牡丹乃富贵之花,“甚”字凸显了世人对牡丹喜爱的程度之深,即士人对富贵,功名利禄的追求之执着。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写出士人中大多数人钟爱牡丹这一事实,实则揭露了绝大多数人对功名利禄的一个追求,世人为了追求名利,不择手段,进一步揭露了官场的黑暗。小结:这里实际是揭露官场只追求功名的黑暗风气,讽刺了世人的粗鄙。1、莲,花之君子者也。莲花,把它比作君子,是因为它与君子有一样的品性。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独爱”明确了

4、作者对莲花的态度,表明了诗人观点。且细致的描绘出喜爱莲花的原因,因其生长在污秽之中却能保持高洁的品行,在世俗中能够傲岸伟立。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与诗人一样喜爱莲花的人还有多少呢?采用反问的形式暗示喜爱莲花的人极少,作者以拟人的手法写出莲花与君子之人类似,揭示世人中君子者少矣。小结:喜爱莲只是表象,作者喜爱的追求的是如莲花般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高洁品性之人托物言志作者通过对三种花的描绘,清楚展示了它们的特性,菊花之隐逸,牡丹之富贵,莲之君子。然而作者并非仅仅是表达对花朵的喜恶,作者之意是假借物品,赋予它们人的特性,来写与之相似的人,以抒发自己的志向或追求。本文

5、对像陶渊明这些与菊花相似的人持赞赏但不赞同,觉得隐逸是逃避的一种态度,对其才华的隐藏存怜惜之情;对世间大部分与牡丹相似的人持讽刺批判的态度,认为只追名逐利,同流合污的人粗鄙;诗人面对现实的黑暗既不赞同逃避,也不与之同流合污,表明其与黑暗现实抗争的决心,这与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性相融,莲成了诗人的化身,诗人是莲的灵魂再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