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无类(设计).doc

有教无类(设计).doc

ID:51425945

大小:58.0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3-24

有教无类(设计).doc_第1页
有教无类(设计).doc_第2页
有教无类(设计).doc_第3页
有教无类(设计).doc_第4页
有教无类(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教无类(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有教无类》教学设计学校:阎良区西飞一中:姓名:张长院10《有教无类》教学设计张长院课前准备:1、将《先秦诸子选读》中的篇目按内出处分成《论语》、《孟子》、《老子》、《庄子》、《荀子》、《墨子》、《韩非子》7各板块,根据文本的内容多少及难易程度,将课文分成六部分。2、将全班同学分成6个小组,每组各领一部分作为自主学习的任务。老师引导各组组长合理分配每一篇课文,责任具体到个人。3、老师提出自主学习的要求,如下:《有教无类》自主学习作业篇目:责任人:组长:一、课文翻译要求:原文与译文一一对应,一行原文,一行译文,字迹清楚,

2、语句通畅。二、作者或辑录者、出处简介:约100字三、背景介绍:约100字四、主题概括:约100字五、基础知识梳理1、字音2、通假字103、重要实、虚词的意义及用法4、一词多义、古今异义5、特殊句式六、古文今读:本文阐发的观点对我们当下的生活有什么启示?4、本课的责任人选定学生主讲人,为课堂上引导学生学生展开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本文的重要词汇     2、引导学生掌握孔子关于教育及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 教学重点:学习和掌握本文的重要词汇 教学难点:掌握孔子关于教育及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 

3、课时安排: 3课时 学生主讲人:江晨曦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任务:学习1—3则一、导入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教育家,后世尊他为“万世师表”。他关于教与学的思想及方法,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今天还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二、  解题:“无类”指什么?(学生主讲人与学生交流)  明确:不分身份、地位均要教育;不管品行、习性,对所有的人都平等地加以教育。 三、检查预习;1、字音:学生主讲人预先将生字音写在黑板上,到此环节时,学生自行订正。10语(yù)上 愠(yùn)色 令尹(yǐn)弑(shì)

4、君 十乘(shénɡ) 不悱(fěi)则罔(wǎnɡ) 则殆(dài)无谄(chǎn) 笑倩(qiàn)2、通假字:学生主讲人抽一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情况,并补充更正。于吾言无所不说说—悦其斯行之谓与与—欤3、重点字词:(学生主讲人讲析)闻斯(就)行诸赤也惑(糊涂)愠(怨恨,生气)色忠(尽心竭力)矣 不悱(想说而说不出来) 一隅(角落)不思则罔(欺骗) 不学则殆(危险)美目盼(转动眼睛的样子)四、疏通文字(一)学习第一、二章1、学生主讲人领读原文,并翻译2、教师点拨重点字词,句式3、学生质疑,学生主讲人带领大家解惑,师答惑

5、。教:教育;类,类别;名词4、教师点评:第一章: 孔子的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他办教育,反映了当时文化下移的现实,学在官府的局面得到改变,除了出身贵族的子弟可以受教育外,其他各阶级、阶层都有了受教育的可能性和某种机会。他广招门徒,不分种族、氏族,都可以到他的门下受教育。所以,我们说,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开创了中国古代私学的先例,奠定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思想。 “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实施意义何在?使接受教育的对象不再局限于统治阶层。这为平民士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进入官僚阶层开辟了道路,对教育和

6、政治都有划时代的意义。 教育要立足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义务教育。第二章: 孔子向来认为,人的智力从出生就有聪明和愚笨的差别,即上智、下愚与中人。既然人有这么多的差距,那么,孔子在教学过程中,就提出“因才施教”的原则,这是他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即根据学生智力水平的高低来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这对我国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5、联系当下生活,讨论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10使接受教育的对象不再局限于统治阶层。这为平民士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进入官僚阶层开辟了道路,对教育和政治都有划时代的意义。 教育要立足于提高全民

7、族的文化素质、义务教育。(三)学习第三章 1、学生主讲人领读原文,并翻译。2、教师补充匡正并点拨重点字词。斯,副词,就;诸,之乎;其,表反问。3、学生质疑,学生主讲人带领大家解惑,师答惑。4、教师点评:这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贯穿于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具体事例。在这里,他要自己的学生不要退缩,也不要过头冒进,要进退适中。所以,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求的不同情况作了不同回答。同时也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特点,即因材施教。    五、 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再读这三则短文,深入体会其内涵。六、尝试当堂背诵。七、作业

8、;1、熟读成诵。2、完成同步练习前两题。3、继续自主学习后几则短文。第二课时学习任务:4—7则一、导入新课:1、《论语》只是大考查。(学生主讲人出题)2、抽查对前三则的背诵落实情况。二、研习新课:(一)学习第4则1、学生主讲人领读原文,并翻译。2、教师补充匡正并点拨重点字词。旧,过往、过往;以告,应为“以之告”焉,哪里、怎么违,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