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ppt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ppt

ID:51454119

大小:210.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3-23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ppt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ppt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ppt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ppt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积极进取的价值取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位卑未敢忘忧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拚得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二、以伦理道德为人际

2、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纽带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一一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千百年来,中国人已习惯于用道德的眼光评判衡量一切,它不是外在强迫,而是内心的自觉。伦理道德至上的观念已内化为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准则,人们只须循此而为,而无须究其根由。三、物质与精神关系中的重义轻利。利者,义之和也。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义者,利之足也......废义则利不立。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有义则生,无义

3、则死;有义则富,无义则贫。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仁义根于人心之固有,天理之公也;利心生于物我之相形,人欲之私也。循天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殉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害已随之。四、尚古倾向与平均主义中国人一般都重视过去的事情,有一种尚古主义的保守性,数千年来延续着同一种思维方法。他的学问是承传性的,自由思想也不够发展。第一、传统社会的封闭性。第二、小农生产方式的局限性。第三、人类求稳定、求平衡的社会心理。损有余而补不足。不患寡而患不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