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霉素及其生产萃取工艺.ppt

红霉素及其生产萃取工艺.ppt

ID:51519377

大小:543.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3-25

红霉素及其生产萃取工艺.ppt_第1页
红霉素及其生产萃取工艺.ppt_第2页
红霉素及其生产萃取工艺.ppt_第3页
红霉素及其生产萃取工艺.ppt_第4页
红霉素及其生产萃取工艺.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红霉素及其生产萃取工艺.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红霉素及其生产萃取工艺欧阳帆5801309024红霉素的基本结构红霉素是由红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eryth-reus)所产生的大环内脂(macrolide)系的代表性的抗菌素。其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或粉末;无臭,味苦;微有引湿性。在甲醇、乙醇或丙酮中易溶,在水中极微溶解。药理作用该品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菌谱与青霉素近似,对革兰阳性菌,如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粪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梭状芽孢杆菌罗红霉素粉剂、白喉杆菌、炭疽杆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革兰阴性菌,如淋球菌、螺旋杆菌、百日咳杆菌、布氏杆菌、军团菌、脑膜炎双

2、球菌以及流感嗜血杆菌、拟杆菌、部分痢疾杆菌及大肠杆菌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对支原体、放线菌、螺旋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奴卡菌、少数分枝杆菌和阿米巴原虫有抑制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该品易耐药。副作用1.胃肠道反应,可有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反应与剂量大小有关。2.过敏反应,可有荨麻疹及药物热。3.可引起肝脏损害,如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出现黄疸等。4.静注或静滴乳糖酸红霉素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静注发生的可能性较多。肌注局部刺激性大,可引起疼痛及硬结,因此不宜肌注。部分红霉素成品药红霉素生产工艺流程发酵设备红霉素提取的简单步骤是先将发酵液进行预处理,

3、得滤液。将滤液pH调节至9.8~10.2,用乙酸丁(戊)酯萃取,得乙酸丁酯萃取液。然后再用乙酸丁酯以同样的pH进行第二次溶媒萃取,得第二次乙酸丁酯萃取液。在第二次丁酯萃取液中,加入定量的丙酮,冷至﹣5℃以下,放置结晶,即析出红霉素,经离心、分离、干燥,就得成品。实验室萃取装置实验室萃取装置生产装置发酵液膜分离澄清设备溶媒萃取及回收设备原有生产工艺红霉素提取新工艺工艺过程基于红霉素原有提取工艺的缺点,三达公司立足自身资源,整合了膜技术、连续离交技术以及EA(有机溶媒萃取吸收)技术,开发出了一套全新的红霉素提取新技术,新工艺采用超滤膜、树脂以及纳滤膜技术来浓缩和

4、纯化红霉素料液,替代了原有的板框+萃取来浓缩料液的工艺,可以明显的降低红霉素生产成本,再结合新工艺的后续纯化措施,可有效的提高红霉素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首先发酵液放罐后,用碱调节pH到8,加入0.03%甲醛溶液,进行超滤过滤,滤渣由于不加入任何絮凝剂,免除了重金属污染,可以作为肥料等,降低处理难度;膜超滤出来的滤液已经剔除了大分子颗粒及蛋白,再经过连续离子交换树脂脱色和进一步纯化后,用纳滤膜进行浓缩,当浓缩液效价达到20000u/ml,进后工艺处理,而纳滤透析液可以返回超滤工段作为超滤加水套用,可大大降低废水排放量,节约资源和污水处理成本。浓缩液加

5、入一定量的碱或NaSCN,可以得到红霉素碱或者硫氰酸红霉素结晶,晶体过滤后,再用丙酮溶解,去除不溶物,在丙酮液中加入水使红霉素结晶出来,晶体烘干得到成品,而丙酮溶液用三达EA技术回收丙酮,剩余母液可以返回浓缩工序利用或返回到离交工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