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通感修辞创新杯说课大赛国赛说课课件.ppt

微课通感修辞创新杯说课大赛国赛说课课件.ppt

ID:51525712

大小:1.23 M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22

微课通感修辞创新杯说课大赛国赛说课课件.ppt_第1页
微课通感修辞创新杯说课大赛国赛说课课件.ppt_第2页
微课通感修辞创新杯说课大赛国赛说课课件.ppt_第3页
微课通感修辞创新杯说课大赛国赛说课课件.ppt_第4页
微课通感修辞创新杯说课大赛国赛说课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课通感修辞创新杯说课大赛国赛说课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通感“修辞手法赏析——修辞门派中的“乾坤大挪移”课文:《荷塘月色》讲解:魏薇<页脚>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和方法。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借代等等。新名词——通感——感觉互通?乾坤大挪移:《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的武功,是武侠大师金庸吸取中国道家哲学思想创出的一门武学。<页脚>生活中的“通感”形容一个女孩可爱、美丽的笑容,我们会用“甜甜的笑容”。台湾人形容姑娘惹人喜爱,会直接用“甜”字。《爸爸去哪儿第一季》里,小小志形容王诗龄,“这个妹妹怎么样?”“超甜的!”至今仍让人忍俊不禁。<

2、页脚>通感的定义通感修辞格,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钱锺书语)。视觉味觉<页脚>《荷塘月色》中的通感修辞分析:此处将嗅觉移植为听觉,“屡屡清香”与“渺茫的歌声”,前者从嗅觉角度描述,后者从听觉角度摩声。更巧妙的是,二者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如时断时续,若有若无,清淡缥缈等。因此,作者通过联想与想象借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的隐隐约约,清幽淡雅来表现荷香的若有若无,清幽淡雅,不仅揭

3、示了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且创造出一个美好的意境。例句:微风过处,送来屡屡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页脚>通感与比喻的区别通感,即感觉的转移,给人以玄妙的感觉。比喻,就是打比方。其修辞效果,或通俗易懂或生动形象。比喻的特点主要在于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而通感主要在感觉器官的转移上,并不一定要有相似点。通感的修辞手法常常是以“兼格”的修辞样式出现的。即一种修辞格之中包含了另一类修辞格,形成了主格和次格兼用的现象。如“通感+比喻”格(主+次)。<页脚>通感的作用作用:凭借感觉互通,化抽象为具体,渲染并深化诗文的意境。同时启发读者联想,体味余韵,获得一种新奇的感

4、受。实例:香气似乎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宗璞《紫藤萝瀑布》)作者要写的是花香,是嗅觉,却用视觉的浅紫色来形容,将视觉嗅觉结合,这就使紫藤萝更加具体可感,生动地写出了花的香气和美,同时写出了它“紫”的特点,突出了紫藤萝梦幻般的紫色以及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页脚>练习反馈1.再读《荷塘月色》,找出文中其他几处的通感修辞,并进行分析。2.用心欣赏这段背景音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来写一段听后感。<页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