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2990.2-2019 毒蘑菇识别 第2部分:3A急性肾衰竭型毒蘑菇.pdf

DB13∕T 2990.2-2019 毒蘑菇识别 第2部分:3A急性肾衰竭型毒蘑菇.pdf

ID:51579703

大小:453.67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13

DB13∕T 2990.2-2019 毒蘑菇识别 第2部分:3A急性肾衰竭型毒蘑菇.pdf_第1页
DB13∕T 2990.2-2019 毒蘑菇识别 第2部分:3A急性肾衰竭型毒蘑菇.pdf_第2页
DB13∕T 2990.2-2019 毒蘑菇识别 第2部分:3A急性肾衰竭型毒蘑菇.pdf_第3页
DB13∕T 2990.2-2019 毒蘑菇识别 第2部分:3A急性肾衰竭型毒蘑菇.pdf_第4页
DB13∕T 2990.2-2019 毒蘑菇识别 第2部分:3A急性肾衰竭型毒蘑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DB13∕T 2990.2-2019 毒蘑菇识别 第2部分:3A急性肾衰竭型毒蘑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B16DB13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2990.2—2019毒蘑菇识别第2部分:急性肾衰竭型毒蘑菇2019-07-04发布2019-08-01实施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13/T2990.2—2019前言DB13/T2990《毒蘑菇识别》分为下列几部分:——第1部分:急性肝损害型毒蘑菇;——第2部分:急性肾衰竭型毒蘑菇;——第3部分:胃肠炎型毒蘑菇;——第4部分:神经精神型毒蘑菇;——第5部分:溶血型毒蘑菇;——第6部分:光过敏性皮炎型毒蘑菇。本部分为DB13/T2990的第2部分。本部分按照

2、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北师范大学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石家庄学院、河北省标准化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立安、赵立强、张金秀、姚清国、刘倩倩。IDB13/T2990.2—2019毒蘑菇识别第2部分:急性肾衰竭型毒蘑菇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急性肾衰竭型毒蘑菇的术语和定义、河北省主要毒蘑菇类型、中毒症状和形态识别特征。本标准适用于急性肾衰竭型毒蘑菇的识别。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

3、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2728—2006食用菌术语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毒蘑菇指误食后导致人体出现中毒反应的野生蘑菇。3.2蘑菇毒素指毒蘑菇中含有的危害人体健康、引发人体出现中毒反应的有毒化学物质。3.3急性肾衰竭型中毒指食用毒蘑菇后引起的人体肾脏功能异常,甚至导致肾功能衰竭的中毒现象。4主要毒蘑菇类型引起急性肾衰竭型中毒的蘑菇种类主要包括:丝膜菌属(Cortinarius)和鹅膏菌属(Amanita)的一些种类。5临床中毒症状1DB13/T2990

4、.2—2019误食此类毒蘑菇后,一般具有8h~12h潜伏期,随后出现呕吐、腹泻和腹部疼痛等症状;后期症状类似急性肾炎,出现蛋白尿、血尿、白血球尿。最后发展为急性肾亏或肾衰竭,肾小管间质发炎坏死,出现少尿或无尿症状。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引起死亡。6形态识别特征6.1丝膜菌类6.1.1丝膜菌的一般形态识别特征丝膜菌幼菇时在菌柄与菌盖之间可见明显蛛网状、蚕丝样丝膜;成熟后在菌盖的边缘到菌柄有残余的丝膜。孢子印锈褐色到肉桂褐色。6.1.2常见有毒种类的形态识别特征及生境6.1.2.1毒丝膜菌Cortinariusorell

5、anusFr.子实体中等大小。菌盖茶褐色或浅红褐色,被满小鳞片;菌褶茶红色或锈褐色;菌柄圆柱形,菌柄上的纤毛和菌盖同色,基部变细。该菌又名奥来丝膜菌、趟子蘑,夏秋季节通常生长在阔叶林中。可参考图1进行识别。图1毒丝膜菌的形态识别特征6.1.2.2半被毛丝膜菌Cortinariushemitrichus(Pers.)Fr.子实体较小。菌盖平展后呈斗笠状,顶部稍凸起,边缘内卷、盖面干燥,淡褐色到深红褐色,边缘有丝膜菌幕残片;菌肉较薄,淡褐色;菌褶直生至延生、锈褐色。菌柄细长近圆柱形,基部稍膨大成根状。孢子印锈褐色。夏秋季

6、节通常生长在针叶、阔叶混交林地上、群生。可参考图2进行识别。2DB13/T2990.2—2019图2半被毛丝膜菌的形态识别特征6.2鹅膏菌类6.2.1一般识别特征鹅膏菌类一般识别特征见DB13/T2990.1—2019中6.1.1。6.2.2常见有毒种类的形态识别特征及生境6.2.2.1假褐云斑鹅膏AmanitapseudoporphyriaHongo子实体中等至型。菌盖浅灰、灰色至褐灰色,具深色纤毛状隐生花纹或斑纹,边缘平滑无条棱,常附有白色絮状菌幕残物;菌褶白色;菌柄白色常有纤毛状鳞片或有白色絮状物,基部膨大呈棒

7、型,向下稍延伸根状,内部实心,菌柄基部具有菌托,浅杯状。菌托苞状或袋状,白色,有时边缘破碎;菌环白色膜质,近顶部。夏秋季节于阔叶或针阔混交林地上生。可参考图3进行识别。图3假褐云斑鹅膏的形态识别特征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