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年梅汛期4次暴雨过程短时强降水特征研究

211年梅汛期4次暴雨过程短时强降水特征研究

ID:5185610

大小:3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05

211年梅汛期4次暴雨过程短时强降水特征研究_第1页
211年梅汛期4次暴雨过程短时强降水特征研究_第2页
211年梅汛期4次暴雨过程短时强降水特征研究_第3页
211年梅汛期4次暴雨过程短时强降水特征研究_第4页
211年梅汛期4次暴雨过程短时强降水特征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211年梅汛期4次暴雨过程短时强降水特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11年梅汛期4次暴雨过程短时强降水特征研究  摘要:利用湖北省区域气象站和国家气象站降水资料,分析了2011年梅汛期4次暴雨过程的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利用NCEP资料进一步分析了西南急流对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的可能影响。结果显示:短时强降水的出现时间主要集中在夜间,且后半夜(02:00~08:00)居多;短时强降水高发区分别位于洪湖、咸宁、黄冈一线,鹤峰以及潜江、仙桃至蔡甸一线,3小时雨量≥100mm区域主要出现在荆州南部、潜江附近和咸宁南部;4次暴雨过程均有低空西南急流相配合,急流核主要位于江西和湖南,当急流核中心位置偏东时(江西省内),

2、有利于湖北省出现大范围短时强降水。关键词:短时强降水雨强时空特征成因中图分类号:P458.121文献标识码:A1引言短时强降水能导致危害较大的气象灾害,具有突发性、局地性、影响大等特点,是造成山洪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James8Bruce[1]等研究了气候脆弱性和适应气候变化,发现温哥华机场短历时强降水呈增加趋势;1950~1990年,春季和初夏大雨频率加拿大东南部增加8%,西南部增加3%,而相邻的美国在过去90年,增加近20%,强降水重现期减少一半。刘增基[2]等分析了福建省前汛期短历时强降水(3小时大于30mm)气候统计特征,高发时期为6月

3、10~25日,一天中高发时间为13~21时,高峰在16~17时,其空间分布与降水概率分布不一致。刘鑫华[3]等进行了2009年夏季500hPa西太平洋副高区短时强降水中尺度天气分析,指出2009年6、7、8,3个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区短时强降水8月份为最多,7、8月份下午发生次数多于上午,其中尺度分析需关注低层的显著湿区、高低层副高斜压性、低层气流辐合、地形抬升、925hPa水汽辐合等的分析。刘爱鸣等[4-5]进行了前汛期短历时强降水天气分析,揭示了其大范围强降水的概念模式和影响系统的气候特征。严洌娜等[6]研究了短历时强降水风险设计方法。以上

4、研究涉及短历时强降水在局部地区的年际、日际分布特征、风险设计方法、天气学特征、中尺度分析要点等,显示了短时强降水研究的应用方向。湖北省一直是洪涝灾害比较严重的省份,短时强降水(3小时雨量≥50mm)发生频次高,分布区域广。应用2011年梅汛期湖北省4次暴雨过程(6月3~4日、9日、13~14日、17~18日)的区域气象站和国家气象站等观测资料,分析了短时强降水的日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NCEP风场资料(1°×1°),初步分析了低空西南急流的作用。2短时强降水出现频次日变化特征分析8分析4次暴雨过程中短时强降水出现站次和时间段,可以发现:高发

5、时段集中在夜间,3次过程集中在02:00~08:00(图1a、1c和1d),1次过程为20:00~次日02:00(图1b)。强降水在湖北省范围内的影响时间,各不相同,较长的分别达36小时和24h(图1d、1b),另2次则只有18h和12h(图1c、1a)。3短时强降水出现频次空间特征分析由4次暴雨过程中短时强降水的站点频次空间分布可见,短时强降水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中东部、鄂东南、鄂东北以及鄂西南东南部,其余地区基本没有。高发区域位于洪湖-咸宁-黄冈一线、恩施东部鹤峰附近以及潜江-仙桃-蔡甸一线,站点频次累计达6~11次。3h雨量100mm以上的

6、站点空间分布显示,主要分布在荆州南部、潜江附近和咸宁南部,站点频次达3~5次。比较图2与图3,可以发现,以上4次暴雨过程,鄂西南、鄂东北以及鄂东南中北部出现3h50mm的降水频次较多,但出现3h100mm以上的更强降水的频次则几乎没有。4西南急流影响分析8造成短时强降水的影响因子,主要是梅雨期大的环流背景条件和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配合[7],其中低空急流是重要天气条件之一。王蕾[8]等对低空急流活动的统计分析表明,汛期低空急流活动与长江流域区域性暴雨有伴随性,多雨年急流次数很多,少雨年则很少。据统计[9],江淮梅雨期,79%的低空急流伴有暴雨,反

7、之,83%的暴雨伴有低空急流。对以上4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均有低空西南急流影响。利用NCEP资料分析了4次暴雨过程的低空西南急流平均风速场,可以发现,4次暴雨过程的850hPa西南急流轴主要位于湖南、江西,在26°~30°N、108°~118°E区域内自西向东排列着3个中心速度大小不等的急流核,西边急流核位于贵州与湖南交界处,中部急流核位于湖南中东部、江西西北部和湖北江汉平原东南部,东部急流核位于江西东部至安徽南部。当东部急流核中心速度明显强于中西部2个急流核时,有利于湖北省较大范围(江汉平原南部、鄂东北、鄂东南、鄂西南)短时强降水出现(图2b

8、、2d);当中部急流核中心速度明显强于西部和东部2个急流核时,主要影响区域为江汉平原南部、鄂东南和鄂东北南部(图2a、2c),影响范围较前一种情况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